整理/小贫
病例详情核心讨论问题第一阶段讨论患儿病情变化考虑哪些原因?需要完善哪些检查及采取哪些措施?
陈医生:考虑颅内病变?
潘医生:有没有深静脉置换管?
余医生:有picc
潘医生:真菌感染?
刘医生:考虑继发肺部感染,需要做霉菌,细菌等病原检查。
朱医生:败血症。
刘医生:感染性休克也要明确。
仝医生:颅内出血。颅内感染。低通气综合征。
潘医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药敏怎样?
余医生:大家考虑都是有道理的,但依据的检查有哪些?临床上如何鉴别?NICU病房经常遇到好转后感染的患儿,大家通常考虑哪些疾病,如何鉴别呢?
连医生:新生儿败血症,NEC待除?
余医生:为何考虑NEC,有什么依据?
连医生:腹胀、喂养不耐受、反应差!需要腹部正侧位片,腹部B超,粪培养常规+OB!
潘医生:积极寻找感染灶,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深静脉穿刺部位,需要区别是病*还是细菌还是真菌,抗生素治疗是否合理,是否院内感染,病原耐药情况怎么样?
第二阶段讨论如果遇到这样的患者,大家一般采取什么处理措施?
余医生:患儿病情好转后再次出现病情变化(早产儿)很多都是感染造成的,所以寻找病原很重要。如果遇到这样的患者,大家一般采取什么处理措施?
潘医生:等待结果的同时先禁食,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抗生素使用方面可能就纠结了。
余医生:对,抗生素如何选择有时很矛盾。
连医生:G试验+GM试验排除真菌,心脏彩超排除PDA,颅内彩超排除颅内出血!广谱抗生素抗厌氧菌+抗真菌!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全静脉营养,血压血糖血气监护!
余医生:
连医生没有PDA,没有颅内出血。连医生:同一人反复多次查体,炎性指标动态监测!NEC必定有感染!抗生素先上!
余医生:抗生素是肯定要用的,抗真菌需要吗?
陈医生:我觉得可以考虑预防性的抗真菌感染。
常医生:深静脉置换不是应该常规应用大扶康预防真菌感染吗?应该是拔除了PlCC,管端做病原学检查,尤其是真菌。
王医生:抗真菌建议使用。早产儿、深静静置管、长期高级抗生素。同意拔除PiCC。
刘医生:怎么没有生化检查结果?另外甲低排除了吗?
余医生:补充一下:生化结果基本正常;没有甲低。
王医生:这个早产儿入院感染指标如何,一入院就用美平十利奈唑胺是不是过度了?气道培养有再复过吗?
常医生:禁食,NEC的相关检查,密圽随访肠鸣音。血小板?
余医生:入院感染指标升高不明显,外院气管末端痰培养溶血葡萄球菌,出现病情变化后白细胞下降明显,血小板减低明显。
连医生:观察生命征、CRT、24小时尿量、血钠、体重、炎性指标!反复多次血培养及粪培养!同意拔除PICC!
余医生:大家一致认为拔除PICC!我们看看检查结果吧!
余医生:真菌感染,血培养和picc培养均阳性。
连医生:是否考虑早产儿自身不足,产血小板减少,血凝异常!还有炎症因子抑利骨髓(G-杆菌及真菌感染)引起减少!
余医生:血小板减少考虑与真菌感染有关。
常医生:对!血小板减少在真菌感染方面是比较有特异性的。
连医生:长见识了!
第三阶段讨论大家在临床上是如何预防真菌感染的?
余医生:想知道大家在临床上是如何预防真菌感染的?很想知道在你们NICU预防真菌感染有哪些指征?如何用的?疗程?
陈医生:这里我也有疑问。预防真菌感染目前感觉还是没有肯定的结论存在争议。
余医生: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献:#张金萍,陈超.氟康唑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真菌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12):-.
王医生:小于1kg小于28周,3mgq3d毎公斤预防。其他根据临床,比如像病历中的患者有血小板突然减少及高危因素会直接用治疗量。
常医生:对于深静脉置管的患儿,置管当天即开始应用。
余医生:当天开始用,用多久?多少剂量?
常医生:没有开奶时静脉应用扶康唑,如果开奶后改为胶囊;以前确实用3毫克每公斤体重,每周两次,现在用6毫克每公斤体重,每周两次,直至拔管。
余医生:PICC会常规用预防吗?
连医生:不会常规用。
王医生:不会常规用。
常医生:我们是常规应用。
第四阶段讨论考虑真菌感染的患儿,医生们会做其他脏器有无真菌感染的检查吗?
常医生:一般不会,主要是血和导管端
王医生:CSF会。
余医生:建议一定要查其他脏器有无真菌感染,我们遇到过眼睛真菌感染的。真菌感染到其他脏器容易忽略,但确实很重要。
王医生:眼睛是我们新生儿的常规检查。
余医生:这种检查与早产儿常规眼底检查不同,不一定侵犯视网膜。
王医生:足月儿眼病筛查,早产儿R0p。
常医生:我们会检查口腔,观察大便。结合临床表现,没有呼吸系统表现很神经系统表现肯定不会做这方面的检查。
余医生:脑脊液检查应该需要常规进行,需要排外颅内真菌感染;侵袭性真菌感染需要排外多脏器感染
专家点评及总结新生儿真菌感染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时间长容易并发院内真菌感染;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与细菌感染有时难以鉴别,临床上存在如下高危因素(早产儿;机械通气1周以上;应用2种以上的广谱抗生素;应用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激素)需警惕真菌感染;
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容易侵犯全身多个脏器,需要进行相关检查排除;
预防新生儿真菌感染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案,各个NICU根据情况制定不同的防治策略。
另附两篇文献1.VLBW预防性全身应用预防真菌感染.pdf
2.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nnewbornsandcurrentmanagementstrategies.pdf
对该两篇文献有兴趣的医生,可以在后台留下“文献索取+邮箱地址”免费索取。
什么?你也想加入医信妇儿频道定期病历讨论?请密切留意医信妇儿频道活动~有机会入群参与讨论哦!
专家简介余珍珠,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新生儿专业,12年临床工作经验。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医信共同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邮箱:yxfepd
easy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