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定义流行病学和病因病
TUhjnbcbe - 2023/4/8 9:49:00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定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指因长期高血糖及其他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相关异常(高血压、高血脂等)所致,以视网膜微血管损害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视力损害的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导致*斑部水肿,严重者可致视网膜前和玻璃体出血,甚则视网膜剥脱,是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中医“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血灌瞳神”等范畴。

2、流行病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低下与致盲的主要原因,随着糖尿病患病人群的不断增加,病程逐年延长,DR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年一项包括25项研究、名糖尿病患者的DR患病率荟萃分析显示,全球DR患病率为34.6%。年在我国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37%;10~20年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增加到54%。年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地区住院DM患者中DR患病率为23.9%。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损害主要原因为糖尿病*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发生率分别为23%和14%。

3、病因病理

(1)中医病因病机

先天不足,五脏虚弱,脏腑亏虚则精亏液少血虚,不能上承目络;后天脾胃运化失司,功能失调,目失所养,或痰湿内生,上蒙清窍;劳倦过度,外损筋骨,内伤脏腑,综上则发为消渴目病。

消渴目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血阴阳失调,以气阴两虚、肝肾不足、阴阳两虚为本,脉络瘀阻、痰浊凝滞为标。

本病早期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日久,阴津亏耗,气血泛源,致气阴两虚,气虚不能率血上达视衣,阴血不足,视衣无以濡养,则视瞻昏渺,视力下降。

病变发展,肝肾阴亏,精血津液化源不足,视衣失养日甚,则病情加重。阴虚燥热,煎熬营血,血行不畅;或津血亏虚,脉道不充;或正气虚衰,鼓动无力,血行迟滞均可导致瘀血的产生。

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痰浊内生,痰瘀互结而病情渐重。

(2)西医病因病理

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血管病变,其最早出现的眼底改变包括微血管瘤和出血。血管的改变可以发展为毛细血管无灌注,导致出血数量增加、棉絮斑和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ntraretinalmicrovascularabnormality,IRMA)等临床特征。

持续的无灌注最终可以导致视网膜血管的闭塞和病理性增殖,表现为视乳头或视网膜其他部位的新生血管。在DR的病程中,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导致了视网膜增厚(水肿)。视力下降通常由于*斑水肿、*斑毛细血管无灌注、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引起。DR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的类型、病程、发病年龄及血糖控制情况等密切相关,高血压、高血脂、肾病、肥胖、吸烟等可加重DR。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定义流行病学和病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