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水平慢性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该病发作可分为先天因素及遗传因素,主要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后天胰岛素功能受损所致。如果糖尿病患者不及时控制自身的血糖水平,血糖水平长期偏高,可能会累及其它部位的病变,常见为眼部、手足、神经系统、血管、肾脏等损害及功能障碍。于眼部而言,糖尿病所致的视网膜病变是常见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它主要是因胰岛素代谢异常引起眼组织神经、血管微循环改变,进而造成眼睛神经营养和肾功能的损害。长时间在高血糖状态下,可能会引起患者身体微血管病变。毛细血管是微血管病变的首要受害部位,毛细血管网和毛细血管基底膜会逐渐变厚,毛细血管基底膜中所含的周细胞受损,可进一步造成内皮细胞损害,形成微血管瘤。当微血管瘤形成后,则会阻碍毛细血管内部的血液循环,供血组织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可能会导致身体其它部位发生代偿改变。如不及时疏通,随着毛细血管阻塞进一步加重,新生血管发生代偿,供血可得到一定改善,就易形成病情轻重程度不一的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除微血管病变外,还有一种是因血液中的物质渗漏后所致的*斑水肿。*斑水肿也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功能受损,进而出现视觉模糊、视野暗斑等症状。
糖尿病患者如果自觉视力有所下降,医院完善相应检查,通常需接受国特视觉电生理仪、裂隙灯、眼底镜等工具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建议患者尽早接受相应治疗,目前常用药物治疗、物理激光治疗的方式以改善患者视力,但注意在视网膜病变治疗期间,患者还需积极控制身体血糖水平,有利于延缓病情进一步加重恶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