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糖尿病被确诊的那一天起,患者就应尽早进行眼健康检查”——这已是国内外权威专家的共识。内分泌专科与眼科紧密合作,把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融入到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式。要实现这一点,跨院、跨科合作势在必行。
在这一点上,汕头医界已作出探索: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自成立糖尿病视网膜筛查防治办公室起,便与汕医院内分泌科实现跨院协作,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将糖网病防治关口前移,探索建立了积极有效的针对内分泌科及病房病人的“筛查、诊断、转诊与治疗”防控模式,4年多来,已有近万名患者从中获益。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宋芾通讯员李培煌
已为近万名患者开展筛查
在汕医院新住院大楼12层内分泌科住院部,有一间“特殊的办公室”,那就是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与附二院内分泌科共建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防工作站”。
建立这样一个工作站有何意义?汕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立曙教授用一个案例来为笔者说明——
53岁的患者肖某,来院就诊时口干、多饮伴消瘦症状已有7年,曾在外院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合并有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其父母均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该患者间断服用降糖药物治疗,医院复诊,也没有持续监测血糖、血压。
近一年来,肖某开始出现四肢麻木、双眼视物模糊,口干、多饮、消瘦等症状加重。来院一周前其感觉自己的右眼视力明显下降,这才到内分泌科就诊。陈教授为其进行空腹血糖检测、眼底筛查等,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右眼底视网膜出血)、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像肖某这样的患者并不在少数。研究数据显示,在工作站筛查的名糖尿病患者中,发现得了糖尿病后,没有主动检查过眼底的患者比重达到了65%,而没有检查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有这种病”。
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服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坚持检测血糖,再不断调整药物剂量,久而久之,有部分患者就会放松警惕,产生惰性,甚至不以为然。长此以往,糖尿病的并发症就找上门了,而视网膜病变就是其中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防工作站,就是为了将糖网病的防治关口前移,让更多糖尿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筛查和防治。
据悉,年至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防工作站已为汕大医附二院内分泌科近万名患者提供糖网和眼底慢性病筛查,有效地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眼底照片即时传输快速出报告
据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元凶”。在糖尿病罹患人群中,其患病率为24.7%—37.5%。而是否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取决于患者患病时间的长短,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情况,以及个体的差异性。病程越长,患病率越高,致盲率也更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以做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保住视力;而且相比晚期,早期治疗的难度小,费用也更低。
因此,糖网筛查就成了每位糖尿病患者在住院第一天就需进行的项目。记者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防工作站内看到,这里配备了专业的眼底照相机,患者的眼底照片在拍摄之后,将即时传输到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糖网筛查防治办公室。检查后1—2天内,患者就能够在手机上查看自己的眼底检查报告。一旦发现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可通过绿色转诊通道到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及早接受治疗。
“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双眼视物模糊、视力下降、黑影、飞蚊等症状,通过眼底镜检查或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即可确诊。如果眼底有出血点,建议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这样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陈立曙教授告诉笔者,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如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的眼底筛查,可降低失明风险94.4%。
对于已经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定期复查则便于医生随时进行激光治疗。有些患者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激光治疗,导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化增殖膜形成、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失明,如果激光治疗及时、恰当,则可避免。
探索糖网病防治诊疗规范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糖网病的预防及治疗也是终身性的。积极控制血糖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最根本的方法,也是各种治疗方法的基础要求,在群众中普及眼健康知识,科学规范地进行糖网病综合防治也非常重要。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副院长陈伟奇教授表示,国家已提出“重大病防治,重在战略前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重于防,精于治”,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