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高血压知晓率不足五成新京报
TUhjnbcbe - 2022/11/5 11:28:00

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王远征

10月8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与高患病率相比,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相对较低

据中国医学科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润林院士和王增武教授等在Circulation期刊最新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者达2.45亿,高血压前期人数达到4.35亿,占41.3%。更严峻的是,高血压患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知道自己这个问题,把血压控制好的患者更是只有15.3%!

10月8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为“知晓您的血压——血压测量进社区”。中医院高血压中心主任蔡*指出,与较高患病率相比,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偏低。为了早期发现高血压,正常血压者,尤其是35岁以上的人应勤测血压,人人都不可忽视自己的血压。

忽视高血压脏器血管受损害

“高血压的危害不在于它引起的症状,而是不知不觉间对各个器官、全身血管的损害。这些损害日渐严重时,会发生各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蔡*指出,高血压最直接的危害是引起全身动脉硬化病变,长时间的高血压会引起脑梗塞、脑血栓、心梗、冠心病等,而且高血压引起的脑中风致残率也非常高。

以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为例,血压高的时候,心脏向全身供血的压力就大,负担加重。在不断的刺激下,心肌变得越来越厚。冠心病高血压可以促进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也随之增高。“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是血压正常人的2.6倍。”

高血压还会损害肾脏。蔡*指出,有些患者担心长期吃降压药会伤肾,实际上,高血压本身对肾脏的损害要比降压药更为严重。一般在高血压持续10年-15年后会出现肾损害、肾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可发生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同样会损害眼底动脉,发生各种视网膜病变,影响视力,严重者还会出现失明。一般情况下,眼底病变多发生在长期高血压的病人身上,但如果血压急剧升高,也有可能发生一些急性的眼底病变。

“避免出现这些并发症的方法就是尽早发现、及早控制高血压。”蔡*提醒,不要因为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而不治疗,或者采用各种保健仪器、各种疗效不明的“天然疗法”,这些不仅达不到降压的效果,反而会延误病情。

正常血压者每两年检测血压

一般来说,高血压病的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约占60%。因此,家里有高血压患者的人群,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监测血压,及时发现问题;在环境因素中,膳食失衡、缺乏身体活动、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为主要危险因素。蔡*指出,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更青睐五类人群,包括肥胖者、重口味者、抽烟喝酒者、有家族史者和精神压力过大者。

比如,久坐生活方式者与同龄对照者相比,高血压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20%-50%。规律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预防高血压病有益处。肥胖之人得高血压的风险比正常人要高3倍,因为他们体重大,心脏负担压力也大,尤其是小孩与中年男人需要特别注意,建议适当减肥。重口味者喜欢吃咸的东西,含盐分(Nacl)比较多的盐、酱油、味精、蚝油等,更容易得高血压。

如何及早发现高血压?对此,蔡*指出,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早期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双耳持续较长时间的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但是,有一半以上病人平时可毫无症状或仅在早期有轻微症状,如轻微头晕、头痛等,极容易被忽视。

由于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逐步递升,蔡*建议,正常血压成人,尤其是35岁以上的人应每两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医院看病时不要抵触测血压,因为各级医疗机构有首诊测血压制度,到医疗机构就诊,不管看什么病,均要测量血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高血压。

■小贴士

患者如何饮食?

“高血压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改变不良习惯,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蔡*建议,除了定期测量血压外,还应限盐、戒烟限酒、减肥、适量运动,及时控制临界高血压,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饮食宜清淡,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常吃奶类、豆类或其他制品、适量的鱼蛋瘦肉,品茶宜清淡,以免影响睡眠。如血脂高于正常或正常值高限,首先采取低脂饮食,1-2月无效者,遵医嘱服用降脂药。如血糖升高,医院检查,遵医嘱服用降糖药。

我国人群钙摄入量普遍不足,多数仅达到需要量(mg/日)的一半左右。为预防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发生,应多增加钙的摄入。另外,还应适当增加钾的摄入。

合理休息对控制高血压也非常重要,尤其是老年人,机体的各种脏器功能均已处于不同程度的衰退状态,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要做到起居规律,早睡不熬夜,每日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在家如何测量?

正常血压应为≤/80毫米汞柱,如果发现在不同日三次测出的血压都≥/90毫米汞柱,就应该确认自己患有高血压。当血压达-/85-89毫米汞柱时,要引起注意,常测血压。

正确测量血压,首先要选用合适的血压计,并在安静、温度适当的环境里休息5-10分钟,衣袖与手臂间不应过分束缚,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如膀胱充盈或吸烟、受寒、喝咖啡后测压。

测量血压时,安静、舒适地坐于有靠背的座椅上。两腿自然分开,全身自然放松。挽高上臂衣袖,气囊袋紧缚于上臂,其△标记应对准肱动脉处;气囊袋的下缘应在肘窝上2~3厘米。上臂应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上臂周径大于32厘米,应换用16厘米×65厘米的大号气囊袋。应当测量2~3次,取平均值,两次测量的间隔时间在3分钟以上,并且部位、体位要一致。

刚开始高血压治疗,或者刚调整过用药物剂量者,应每日起床后(饭前)、睡觉前各测一次,直到至少连续一周血压都能稳定达标后,再减少频率为每周测1次-2次,通常选择在晨起时测量。

■高血压十大误区

根据感觉估算血压。

用药时间不规则。

血压一正常即停药。

听信他人盲目治疗。

单纯依赖降压药。

认为降压药没作用。

长期服用一种药。

自行购药治疗。

血压偏高不用治。

只认血压标准值。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王卡拉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血压知晓率不足五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