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糖尿病的健康管理
TUhjnbcbe - 2022/8/29 23:55:00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人数快速增长,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患病率达11.2%,但是大部人却不知道自己可能就是其中之一。糖尿病是一种和饮食、作息等生活因素息息相关的需要终身管理的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其危害远比糖尿病本身更严重。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易患糖尿病的重点人群包含:年龄大于40岁的人;超重与肥胖患者;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人群;久坐少动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人群;有妊娠糖尿病史的人群;出生时体重大于4公斤的巨大儿和有此生育史的人群。

除以上重点人群外,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以及正在或曾经使用类固醇类药物、抗精神类(抑郁症)药物的人群,都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前期人群,属于糖尿病极高危人群。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致残甚至死亡。

因此,医生建议重点人群和高风险人群每年做一次包括测量血糖在内的体检,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控制体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患病风险。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

老年病科的申红波主任告诉我们,目前中医学界普遍认为糖尿病应归属传统医学之“消渴病”范畴,其病理为阴虚燥热,再加上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初的确多表现为烦渴多饮、舌红少津、形体消瘦等症状,因此治疗大都以“养阴清热”为主。而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的临床表现则主要集中在疲乏无力、畏寒肢冷、自汗盗汗、耳鸣眩晕等症状,此时中医便将其认定为“阴阳两虚”。

由于糖尿病患者初期的任务一般是“清热解*”,为此就要服用苦寒类药物,而糖尿病又是终生性疾病,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不仅有伤脾胃,还会阴寒过偏有损阳气,这样很容易导致阴阳失衡,进而加重病情或引起并发症。治疗糖尿病不能拘泥于养阴清热,应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兼顾“扶阳”,在处方用药中注意固护阳气,达到阴阳平衡。

在临床上,可以借助胰岛素泵的监控作用配合降糖中药、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很好的帮助患者控制血糖。

糖尿病大部分风险因素都跟生活方式有关,远离糖尿病,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做起,记住这四大健康法则:

多吃粗粮、杂粮。如糙米、小米、、高粱、燕麦、薯、豆类等食物,代替精制的白米白面主食。肉类不贪多,尽量选瘦弃肥。多吃鱼类和禽类,少点畜肉类,不吃烟熏肉制品。每日要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水果不建议榨汁喝。

少油少盐控糖。成人每天人均摄入烹调油25-30g(约2勺半-3勺的量);盐不超过5g(约一个啤酒瓶盖的量);添加糖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尽量不要添加糖。一餐吃到7、8分饱就可以。

适当体育锻炼可以消耗身体中多余的热量,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更好调节体内血糖平衡。

最后,注意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促进胰岛素作用的正常发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供稿老年病科申红波)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的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