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ClinicalandExperimentalOptometry》年2月报道]题: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早于血管病变:基于功能的早期干预?
★糖尿病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健康问题,而眼部并发症是工作年龄人口可预防盲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不幸的是,人们尚未重视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和终止其早期进展。早期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研究和预防受到结果测量指标不足的阻碍是最大的原因。经过大量的探索,笔者发现mfERG可以在8~10分钟内对视网膜进行分区扫描,提供反映局部电反应的地形图,并基于此设计了三个阶段的实验。
★第
一
阶
段
实验对象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轻到中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
测量指标
视网膜各个分区mfREG潜伏期,并做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1年、2年、3年预测模型
实验结果
自基线mfERG测量1年后,模型可以预测出1年内视网膜上分散的特定位置出现视网膜病变这说明,mfERG潜伏期是有预测意义的单变量模型,且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继而另行实验对基线后1年和2年分别进行测量,显示以1年及2年随访时mfERG潜伏期为多变量的多变量模型对2年内局部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有预测作用,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可能与局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自发缓解有关。
最后,进行实验对反复发生视网膜病变或持续存在视网膜病变的部位建立模型,证明无论是单变量(起始mfERG)模型还是多变量模型都有很高的敏感性。第一阶段的实验证明,模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部位有预测意义,对已经发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部位预测性更强。
第
二
阶
段
实验对象
先前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41人(78眼)
研究方法
每年随访直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20人)或研究结束(21人)
研究结束
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与mfERG潜伏期Z值、性别、糖尿病患病时间、血糖、HbA1c、年龄和糖尿病类型等7个独立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更普遍的模型。
第
三
阶
段
实验对象
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对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水肿发病预测。
结果测量指标
末次随访中央45°是否出现视网膜水肿,之前随访mfERG数据作为预测模型的基线变量。
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每6月进行除mfERG以外的测量,每年行mfERG测量。
研究结果
mfERG潜伏期和振幅均是1年内视网膜水肿发病的有力的预测指标,其他预测指标还有性别和血压。
上述实验得出:不论是在患有或不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定量测量视网膜神经功能异常均可以定位准确的预测随后的视网膜病变,还可以预测威胁视力的视网膜上水肿的发病。这对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和候选治疗方案的评价有重要意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