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宵宵,本名杨玉书,年3月4日出生,高考分被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年10月因病致双目失明,经医院确诊为“免疫性血管炎”、“远达性视网膜病变”。
小编说明
由于作者身体状况不佳,故由小编代为朗读,并配原文。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可滑动至页面末尾,点击“喜欢作者”酌情打赏。打赏款项会全部交到作者手中。
点击下方收听文章语音
选择摘花
我生病住院的时候,曾遇见两位颇有意思的病友。俩人年龄相仿,均是六十出头,住在我左手边的,是一位独自住院的老太太,她整日精神抖擞、十分健谈,最难得的是待人接物真诚友善,医生、护士、乃至病房里的每一个人都乐意同她打交道。她其实身体状况并不十分好,咳嗽不止,床边安了一台心电监护仪,因经年住院输液之故,血管极为难找,扎针时往往要被额外“招呼”几下。
记得有一次她需要抽动脉血,一帮护士轮番上阵,浑身解数使尽,最终还是护士长亲自出马,这才艰难的从脚上抽出血来。医院抽过动脉血——加粗的玻璃试管,寒光闪闪的抽血针,疼得我差点从床上跳起来。想到那日老太太微笑着配合每一个医护人员,动作熟稔,不催促、不责怪,那张枯*瘦弱的脸上一派淡定从容,我的心头便无限感慨。她特别爱笑,一天我忍不住问她:“婆婆,你住了那么多次院,铁定心烦,怎么每天都还乐呵呵的呢?”她侧脸望我,身后一地阳光舒展:“笑一笑,十年少。我知道自己身子骨不争气,这是没办法的,所以我更得打起精神来呀。”
相比之下,另一位老太太的表现可真叫人一言难尽了:按照她的说法,自己的身体向来不错,这还是几十年来头一次住院,而事实上,她的病情也并不重——普通的肺炎,治疗过后已好转许多。在我看来,身边有老伴陪床照料的她无疑比另一位只能独自忙前忙后跑上跑下的老太太幸福多了,但不知为什么,她成日都挂着一副愁苦的表情,闷闷不乐,不言不语,不怎么吃饭,也不爱下床走动。尽管恢复得还不错,听她偶尔跟前来探病的人说话,言语中透露出的意思却满是抱怨和委屈:住院费太贵,检查项目太多,每天输液打针太磨人......。有时不经意的一晃眼,会让人只觉她沟壑纵横的面容上笼着一层乌云。相由心生,古人诚不欺我。
她是我们这间病房里第一个出院的,出院那天,我观她神色,发现她仍是一副恹恹的,郁郁寡欢的样子,仿佛就连出院回家也不能令她高兴几分。平心而论,俩老太太对我这个年纪格外小的病友都很和蔼,不过从内心深处来讲,我更加喜爱心态好的那一位。
我们总是倾向于亲近那些身上带着阳光气息,活力满满,笑容灿烂的人,他们就像太阳一样明媚温暖,能给身边的人传递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而相对的,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是最倒霉、最不幸的,他们牢骚满腹抱怨满怀,整天都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纠缠不休,心情抑郁、满面寒霜,负面情绪如影随形的缠绕着他们,同样也让周围的人感觉压抑不痛快,我们理所应当不愿靠近这样的人。
生老病死本就是人世间的四大铁律,从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总是不得不在猝不及防间去承受命运的惊涛骇浪,又或是被迫接受人生中的各种意外,无法逃避,无可选择,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学会去勇敢的、平和的、坦然的面对生命中那些所谓的不幸。笑着是过,哭着也是过,那么何妨微笑着生活?
正如诗人张枣所言:再暗的夜也有人采芙蓉。与其心怀怨怼,日日临窗叹息,不如微笑着做一个诗意的摘花人。
本专栏的开展,旨在能给特殊人群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欢迎需要帮助的朋友踊跃投稿,稿件内容不限于文章,我们会提供相应稿费。
-
邮箱:ch
sinma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