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药物性视网膜病变及其危险因素的不断认识,新的监测手段不断进步,羟氯喹或氯喹(一种广泛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日益得到重视,年美国眼科学会制定的随访方案也因此得到修订--修订版,该随访方案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病变并阻止视力的永久性下降。
羟氯喹/氯喹导致视网膜病变的机制目前还不明确,其晚期典型表现为双眼*斑区色素上皮RPE的色素脱失,即“牛眼”样改变(如图D)。
该病发展隐匿,直到RPE受损后可表现为视力下降,病程不可逆,此时虽然及时停止药物使用,其*性依然存在。
药物使用推荐剂量考虑到羟氯喹/氯喹在脂肪、肌肉中浓度较低,以往常按照理想体重计算用药剂量,计算出来的剂量常常是过量的,所以现在多使用实际体重。
羟氯喹:≤5.0mg/kg(实际体重)
氯喹:≤2.3mg/kg(实际体重)
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
次要危险因素
每日用药剂量
年龄
用药持续时间
肝病
肾病
遗传
协同药物
*斑疾病
用药剂量及疗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合并肾脏、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其药物代谢率降低也会引起药物浓度的持续增高;某些具协同作用的药物,如他莫昔芬,也会增加羟氯喹/氯喹的药物作用;*斑本身的病变也会增加对药物*性的易感性;其他因素还有年龄、遗传等。
推荐随访方案基线检查:
所有病人在长期用药前均需进行眼科检查,以记录眼底情况,并排除潜在的*斑疾病对日后随访的干扰,也为药物使用剂量提供参考。
每年随访:
5年以内,没有主要危险因素,剂量合适的情况下可以每年随访一次。合并主要危险因素患者应适当提高随访频率。每次随访应核查实际用药剂量并询问全身情况如体重变化、肝肾功能和特殊药物的使用等。
随访工具自动视野计为主观监测手段,它敏感性高,10-2视野计适合监测非亚裔患者,因为其主要病变部位位于*斑区,24-2或30-2适用于亚裔患者,其主要病变经常位于*斑外。
SDOCT为客观检查手段,可观察到光感受器层变薄,早期可观察到*斑区光感受器的不连续。同样,亚裔患者OCT扫描范围应大一些。SDOCT没有视野检查那么敏感,但是可以明确观察到典型病变表现。
其他随访手段可以选择多焦ERG、眼底自发荧光、微视野计和视盘视网膜成像,在自动视野计和SDOCT有不能确定的病变时,可以选择这些方法辅助诊断。另外,不建议使用的随访方法有时域OCT、荧光血管造影、全视野ERG、阿母斯勒方格表、色觉检查和眼电图。
下图举例说明自动视野计和SDOCT在随访羟氯喹/氯喹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A:为正常人
B:为病变初期
C:为中期
D:为晚期“牛眼”样改变
处理方案唯有停止羟氯喹和氯喹的继续使用是有效方法,但是即使停止使用,药物*性依然会存在一段时间。目前还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或饮食疗法证明可以对已经发生的病变起作用。所以,一旦发现有典型药物性视网膜病变征象(牛眼样改变、中心凹变薄),在没有生命威胁的情况下,应果断作出停药的决定。若能及早发现病变,可将药物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降到最低。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