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不会走路
家长说,没关系,总会走的
3岁不能清楚叫爸妈
家长说,那是“贵人语迟”……
真是这样吗?
记者医院、医院儿童保健科了解到,在去年筛查的2万余名儿童中,查出发育落后的占到了5%,这其中就包括前面提到的2岁不会走路,3岁不能清楚发音的孩子。特别是一些早产儿,肢体的运动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孩子,如果不尽早进行相关训练,可能会耽误孩子的一生。
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营养够不够、有没有生病,而往往忽视了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些精细发展变化。医生提醒,家长切不可抱有“路总会走的、话总会说的”这种想法,要按时带孩子进行体检,特别是家有早产儿的家长,更不可存侥幸心理,对于发育落后问题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早一点,再早一点
早治疗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
2岁半的小晴(化名)医院、医院儿童保健科治疗已经快10个月了,目前,她可以跟人进行交流,走路还不是特别稳,不扶着就无法自行上下楼梯。这种状况想在下半年上幼儿园的小小班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而这也正是小晴爷爷着急的地方。
小晴的父母在义乌工作,小晴从出生便一直跟着爷爷生活。为了进行治疗,医院附近,现在,每周一、三、五上午都是小晴的治疗时间,其他时间爷爷会带着她玩。“这不是简单的玩,我要告诉她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还要让她练习走路,上下楼梯,这样才能让她加快康复的速度。”
小晴是个早产儿,妈妈怀孕6个多月便生下了她,她在保温箱里待了40来天才回家。爷爷其实早就注意到小晴跟其他同龄孩子的差距了,5个多月时还握着拳头,手不会张开。10个多月时不会坐,1岁多了还不会走。也多次告诉了小晴的父母,说得带孩子去看看。可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会有什么问题,还说小孩子最后总是会走、会坐,不着急。直到小晴快2岁时,妈妈见她还不会走,而其他同龄孩子都走得飞快了,这才担心起来,给医生一评估,小晴的语言以及运动功能都明显落后,必须要进行康复治疗才行。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小晴的语言功能现在还算可以,但仍弱于同龄孩子。运动功能还差一些,经常会踮脚走路,也无法独自上下楼梯。这样便会影响到她上幼儿园。”康复治疗师厉俊海惋惜地说,如果小晴能早一些接受治疗,下半年她就可以入园了。可按目前的情况来看,入园恐怕要延迟了。
在另一间治疗室,康复治疗师徐圆圆正在给3岁的小贝(化名)进行言语与吞咽训练。由于小贝不喜欢吃硬的东西,家长便把所有食物都煮得烂烂的,还碾碎了给小贝吃。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已经影响了小贝的咀嚼功能,进而让他的发音吐字也含糊不清。见小贝说话不清楚,家长才着急带过来看。“现在进行治疗还是迟了,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发音,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徐圆圆说。
在采访过程中,几名康复治疗师均提到了“早治疗”的重要性,他们说,对于重度发育落后的孩子来说,过了最佳治疗期有可能毁了他们的一生。
每年新建档早产儿五六百名
其生长发育更应引起重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进行康复治疗的孩子都是早产儿。“没错,早产儿发育落后的风险要高于普通孩子。”医院、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张宇表示,因此,早产儿的家长更应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