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CCOS眼底疾病丨寻本溯源,追根究底文峰
TUhjnbcbe - 2021/3/23 13:32:00
小孩白癜风治疗方案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8.html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眼科常见的累及各年龄段的疾病,常反复发作,严重损害视觉健康。CNV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指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增殖血管,通过Bruch膜的裂口而扩展增殖,多见于*斑部,因而损害中心视力,导致视力下降,影响生活、工作,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明确病因和病变特点,早期进行诊断,积极治疗,减少并发症能够改善CNV预后。年9月4-8日,在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会议召开期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文峰教授发表专题讲课,介绍了他团队的研究——追踪CNV病因,观察国人50岁以下CNV患者的病因学分布特点及病变特征,填补了这一疾病在我国的病因学研究空白。

许多累及RPE-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疾病均可导致CNV的形成。在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中,老年性*斑变性是主要病因,而在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中,病因复杂多样。根据发病机制不同,治疗方案和临床预后均有所不同。对50岁以下CNV病因学特点及病变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然而,在CNV既往病因学研究中,存在相当多的局限性。首先,研究对象为西欧人,与国人有较大的民族、人种和区域性差异。其次,缺乏病变特点的研究,不能体现出不同病因下CNV的临床特点,指导诊疗。那么,国人50岁以下CNV病因学特征是什么呢?

CNV病因及相关眼底改变

文峰教授团队回顾性分析自年1月至年6月于中山眼科中心*斑病科就诊的CNV患者,将CNV的病因分为高度近视(PM)、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多灶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MCP)、特发性CNV(ICNV)和其他六类。结果显示,50岁以下CNV病因学分布具有多样性,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为ICNV、PM、PIC。女性多见(58.7%),且发病集中在30-49岁之间。FFA检查结果如下图:在CNV性质和位置特征的影像学检查中,只眼ICGA检查结果显示80.0%(只眼)为焦点状CNV,6.1%(10只眼)为斑状CNV。只眼OCT检查结果显示96.6%(只眼)表现为2型CNV。影像学显示ICNV、PM-CNV、PIC-CNV的CNV病变面积多小于1PD,FFA全部为典型性CNV,以中心凹下CNV最为常见,而OCT则表现为2型CNV。PCV引起的CNV也均为2型CNV。

CNV病因鉴别诊断

在本研究中,PM-CNV发病率为21.9%,远低于既往国际上的研究结论(62%)。文教授分析,可能与选择性偏倚有关。首先,早期PM-CNV在常规眼底检查难以发现,容易忽视;其次,PIC-CNV易误诊为PM-CNV;第三,病理近视患者常视力较差,发生CNV时,可能误以为是近视度数加深所致。为什么常规眼底检查难以发现病理性近视CNV?病理性近视性CNV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通常近视超过-8.00D、眼轴超过26mm并伴有眼底病变被称为病理性近视。由于病理性近视患者眼轴增长、玻璃体液化变性以及脉络膜血管供血不足,从而可能导致CNV。由于病理性近视的眼底常常在早期会出现弥漫性、局灶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色素增生或弥漫性色素减少、漆样裂纹、Fuchs斑和后巩膜葡萄肿等改变,导致常规的眼底检查难以发现CNV的踪迹。由于常规眼底检查或彩照对早期CNV病灶不敏感,难以发现。一些辅助检查手段,如FFA或者OCT等就成为发现眼底的CNV病灶的重要依据。OCT能够显示PM-CNV的存在,对比CNV患者早期和后期FFA影像,可判断CNV活动性。且有研究表明,FFA示PM-CNV活动性比OCT敏感,文峰教授建议,病理性近视出现症状者应当尽早行FFA,辅以OCT检查,以早期发现潜在的CNV改变。那么,PM-CNV与PIC-CNV如何鉴别?文教授指出,病理近视*斑病变主要以漆样裂纹、*斑区及周围弥散性或局灶性萎缩及CNV伴周围漆样裂纹或灶性萎缩为主要眼底改变。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则表现为*斑区CNV灶伴后极部*白色点状灶,较少存在漆样裂纹和类圆形色素性萎缩。由于PM-CNV与PIC-CNV在治疗上有所不同,因此,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文教授的研究显示,国人50岁以下CNV患者女性偏多,且集中在30~49岁之间发病。其病因学分析具有多样性,ICNV、PM和PIC是最常见3种病因。其中,ICNV可能是PIC、MCP、MEWDS等前期表现,女性高发病率可能与ICNV及PIC中女性比例高有关。在影像学检查中,国人50岁以下CNV在FFA上多表现为典型性CNV,在OCT上多表现为2型CNV。由于病因复杂,相关的病理改变也复杂多变,需要临床医生高度重视,仔细甄别,去伪存真。

专家简介

文峰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眼底内科主任,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负责人(PI);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影像学组主委、医院学会糖尿病眼病学组副组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眼科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副主委及广东省眼底影像诊疗中心主委、广东省中医眼科学会副主委及广东省眼底病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视光学学会眼底影像专委会主委;《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等杂志编委;近年以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在国外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以第一申请者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总主编“图说眼科疾病系列丛书”,承担国家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成果“国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与基础系列研究”遴选为中国眼底病十大进展;入选“岭南名医录”及“羊城好医生”。文峰教授在眼底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在*斑疾病的诊治、眼底影像与视觉电生理临床释义方面有高深的造诣。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CCOS眼底疾病丨寻本溯源,追根究底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