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惟视资讯有必要给每个新生儿都做Ret
TUhjnbcbe - 2021/2/14 7:30:00
编者按

我们知道胚胎期4至6月时是眼睛结构与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样,新生儿刚开始以眼睛感知外界的这段时间对于视觉发育也格外重要。在这段时间里进行筛查、诊断与预防,从而可以避免或减少眼病带来的盲及视力丧失。美国儿科协会推荐使用红光反射检查(RRT)对新生儿进行眼病筛查,然而RRT对于后节疾病敏感性差,因此迫切需要更全面的眼科检查来优化新生儿眼保健。数字成像眼底检查目前主要用于早产儿的眼底筛查,那么是否有必要将其应用到所有新生儿的眼病筛查中呢?近期,国家人口计划生育研究所的王彬彬等对数字成像在中国多个中心的所有新生儿眼病筛查中的应用情况,以及眼底检查的异常情况进行了研究报告。

多中心大样本RetCam筛查

对出生后42天内的新生儿行RetCam广角数字成像眼底检查。为每位新生儿拍后极部,上方,鼻侧和颞侧视网膜的数字图像。所有新生儿来自年1月至年7月中国各地的八家中心。

筛出的问题不止ROP

研究共纳入名新生儿,检测到例(9.11%)异常病例。最常见的为严重的视网膜出血(RH),共例(6.41%)(图1),主要原因为产伤。轻、中度RHs往往能够自行吸收,但重度RH吸收慢,有可能对视觉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出生后的4-6个月内,或出血累及*斑区时。在该研究中,例新生儿有III级RH,视网膜有严重和广泛的出血;例新生儿有*斑区出血,可能直接影响*斑区锥细胞的成熟。这些新生儿出现视觉异常的风险较高。有必要长期观察以确定新生儿RH对视网膜发育的影响。

图1新生儿中检测到的视网膜出血(A)I级视网膜出血(B)II级视网膜出血(C)III级视网膜出血(D)2个月后,同一眼图1C中的视网膜出血消退(E)*斑出血

对于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图2A)和视网膜母细胞瘤(RB)等新生儿眼病,早期发现并有效治疗通常是给患儿带来更好预后、避免不可逆性视力损害的最佳机会。该研究在出生后的前6周内通过眼底检查发现了例FEVR患儿,并将其转诊至眼科诊所进行进一步诊断和干预。医院后无法随访,故无法确定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否能带来更好的预后。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也使用数字成像检测到RB患儿,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可能挽救生命。

图2.通过数字成像在新生儿中发现的罕见眼病(A)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B)原始玻璃体持续性增生(C)脉络膜缺损(D)先天性白内障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图3)多见于早产、低体重或氧饱和新生儿,然而很少一部分足月或近足月的新生儿也可能出现ROP相似的眼部改变,即ROP样视网膜病变。在该研究中,例早产儿中有41例患有ROP,近足月或足月新生儿有例ROP样视网膜病变。这些ROP样视网膜病变新生儿也需要进行随访。

图3.早产新生儿中发现的ROP(A)胎龄为27周+5天的新生儿的II级ROP(B)胎龄28周+2天的新生儿的III级ROP

其它异常包括眼底错构瘤(图4)、异常眼底色素沉着、结膜下出血、脉络膜缺损、特发性视网膜静脉迂曲、渗出性改变和其它性质不定的异常。

图4.患有结节性硬化症的新生儿中发现的眼底错构瘤(A)在第一次筛查时左眼的眼底成像。(B)在第一次筛选时右眼的眼底成像。(C)激光手术后复查可见错误瘤消失,白圈:错构瘤;红圈:激光后的错构瘤。

结论

该研究是目前第一个多中心、样本量最大的新生儿眼底数字检查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眼部异常的患病率相对较高,眼科医生、儿科医生和父母应该注意这一点。此外,RetCam等先进的数字成像系统方便、快捷、安全。新生儿眼底检查可以全面评估眼部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从而改善新生儿的眼保健。

原文链接:

1
查看完整版本: 惟视资讯有必要给每个新生儿都做R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