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现已达到1.14亿,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脑卒中、冠心病患者达万!
79.4%的人45岁以后就会得糖尿病!
每12秒中国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死亡!
每年因糖尿病死亡人数高达万!
中国早已超越印度成为名符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一场空前盛大的“甜蜜危机”正在向我们袭来!解决糖尿病健康危机迫在眉睫。
......
糖尿病很可怕?并发症才可怕糖尿病带给我们的并不只是一个血糖指数高低的问题,还有一个接一个可怕并发症的出现,对健康的掠夺,对生命的啃噬……糖尿病有哪些可怕的慢性并发症呢?1、视网膜病变
眼底微小血管病变可导致微血管瘤、棉絮状白斑、出血、硬性渗出、新生血管、纤维化、视网膜脱离等,使视力发生障碍,最终导致失明。失明患者中有30%是由于糖尿病眼底病变引起的!
2、糖尿病肾病
肾脏微血管病变会导致蛋白尿、肾功能损伤,可让糖尿病患者因尿*症而死亡。尿*症患者中40%是由于糖尿病肾病引起的!
3、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
4、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套、袜套样的四肢末端感觉异常,患者感觉痛苦万分!
……
如果对糖尿病病情不加以控制,那么,这将会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必经之路:最终走向残疾甚至死亡。因此,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对人体危害仅次于癌症!
一、不是血糖高,而是五脏六腑没糖!
二、不是降糖,而是解决糖吸收问题!
糖尿病需要终生服药,只能控制,不能治愈!——是这样吗?我的答案,反调唱多了,不说,大家想必也知道了。
血糖太多了,不外两个因素:其一、进入的太多。试问你身边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前,他的饮食含糖量难道都是比周围其他人高吗?与他饮食相同的朋友,家人,又怎么不会得糖尿病呢?已经得病的患者,我相信大多数都是低糖饮食,却仍然无法缓止糖尿病的恶化。所以,糖尿病不是因为吃了含糖量太高的食物。
其二、糖尿病患者排出的糖太少吗?恰恰相反,糖尿病的确诊标准之一,就是尿糖值高,从小便排出的糖太多。所以,也不是排泄的问题。那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血糖太高,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的含糖量太高。血液,其实就是一个运输载体,只负责运糖,而不使用糖,苗头就出来了。血管相当于自来水管,血液就相当于自来水。而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就象我们的每家每户,每天都长自来水管中获取(吸收)自来水,发挥各种功能。糖都停留在血液中,意味着各个器官都无法(或说只能少量)从血液中吸取到糖分。
糖尿病,原来是吸收的问题!这个吸收有个机关,就象水龙头。把水龙头修理好了,水(糖)自然就能喝到了!血糖又怎么能高得起来呢?血液中的糖太多了,意味着器官中的糖太少了!高血糖的糖尿病人体内竟然是缺糖的!---------天呐!这可是多么惊世骇俗话!但是,现在,你也敢于相信了:糖尿病人是缺糖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现代医学是怎么对待缺糖的病人的:
一:低糖饮食;
二:降糖药物,
用降糖药物把血管内的糖以燃烧的方式排除掉~是排除而不是促进吸收。导致血糖高居不下的原因不去处理,却让病人终其一生把吃进血管里的糖再弄出来~就像一个小朋友玩水,不停的把水舀进水缸里,再从水缸里舀出来一样。只不过,大人的游戏成本太昂贵!
医师告诉你血糖过高,要你立刻开始服用降血糖的药物,然后告诉你不控制血糖的话,易导致心脏病,严重时会得青光眼。
而中医在临床上所得到的心得却完全与它相反,中医认为治糖尿病就必须先加强肾脏功能,高血糖必须先击溃肾脏之后,然后才会对心脏造成威胁,而所有的西药都伤害肾脏,因此服用降血糖的药越多就越容易得到心脏病。
肝开窍在眼睛,中医认为只要肝脏好就不会有眼疾,根本与高血糖无关,由于服用西药或注射胰岛素会造成肝脏的损坏,因此才会得到青光眼。
我有许多病人是糖尿病患来求诊,每位病患者都有按照西医指示服药多年的历史,其结果都有心脏问题、也都有眼睛问题。
我解释给诸位听:你拿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一个放满水一个放半杯水,然后同时加等量的糖入内,结果是半杯水的会较甜,对不?
那现在想要两杯水降低甜度,请问你是选择把半杯水的杯子加满水呢?还是选择发明降糖的药来降低血糖呢?
按照物质不灭定律,你使用降血糖药之后你以为血糖下降了,你就错了,血糖根本没有消失,多余的血糖就开始屯积在你的脚部,就好像糖积在杯底一样,其结果就是双足溃烂,甚至严重到截肢!
糖作为人体的一个基础性营养是无可替代的。它的摄入减少,必然导致其它营养的吸收利用有效率降低。这样一种低糖饮食,不要说病人,就算是正常人,这种吃法,饿都可以把你饿跨!直到饿出个厌食症,那倒好,不用忍饥挨饿了,但是你再看看:你的精神更差了,更易疲劳了,做什么事,更多的是内心的迫使;欲望斗志消沉了,力不从心感时时伴随,抑郁,甚至厌世;你的笑容越来越少,情绪越来越差,涵养似乎也下降了;更容易生气,更讨厌阴湿下雨天--------因为那会加重你的抑郁;整天没劲,晚上一合眼却又睡不着。
肌肉越来越松驰,严重的,简直象烂泥一样!眼袋,黑眼圈,色斑,皱纹,全都提前来了!这些症状,对于西医学来说,不具备任何治疗意义!它只相信仪器,相信数据!一番检查后,很可能会送你一个------睡眠不足引起的神经官能症(意思就是说你自己在胡想瞎想)。
因为数据显示:一切正常!只要你的血糖值正常,血压值正常,白细胞值正常,XX值XX值正常,哪怕你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更不舒服了,更没精神了,甚至彻底跨在床上了~只要你的数据正常,那就是正确的治疗。你虽死,亦可无撼了!数据,竟然比生命还重要!!!
糖尿病的治疗,其实很简单:健脾胃,助吸收。如此而已!
所以,糖尿病的主要问题:
1、不是血糖高,而是五脏六腑没糖!
2、不是降糖,而是解决糖吸收问题!
如果一个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导思路是“降糖”,那么,这个中医就不是一个正统的中医,而是一个中皮西骨,或者没有领悟中医核心的中医!如果一个糖尿病病人的主述要求是“降糖”,我会说,抱歉!你还没有资格来看病。你需要先解决观念问题。
还是刚才那个例子:半杯水和一杯水,同样放一汤勺糖,哪个浓度高?肯定是半杯水。但请问,是糖多了,还是水少了?
再问,西医是否有检测水的多少?如果没有,你怎么知道你是水不足,还是糖太多?如果你只是水不足,却用降糖的方式来治疗,会有什么结果?换句话说,很可能,你只是需要早睡觉养血加水,糖尿病就会好了,根本不需要降糖。
缺水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口渴”。到后期不渴了,是因为你的热量也不够了,高水平的不平衡,变成低水平平衡,人越来越虚,越来越容易疲劳了,肥胖了。前面只是缺水,现在连火都不够了。再降下去,热能完全消耗完,人就死翘翘了。
最先表现的就是脚的变冷,渐而麻木无知觉。这就是西医说的“糖尿病足”。其实就是一个热能不足的表现而已。加热,多吃饭补充热能,再早睡觉,就可以把糖尿病足治好。糖尿病足有破损就很难愈合,可以很简单就让它愈合:撒纯正的红糖在伤口就可以。西医说最避忌糖,不但不会如它所言加重病情,反而竟然可以把病情控制。
那么,请思考,谁对谁错?皮肤肌肉的愈合,是脾和肺的作用。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脾的能量来之于饮食“甘味”——也就是甜。只有甘甜之味才可以健脾,促进胰岛的分泌,促进肌肉的生长。肺又是脾的“子”,脾的能量充足了,肺的能量就会得到补充。皮肤愈合的能力就增强,所以伤口就会愈合——这就是红糖为何可以使糖尿病足伤口愈合的原因。进而推论,只要给脾以足够的甘甜之味,脾的运化功能就会恢复,加强,那么,糖尿病就可以根治了。
所以,糖尿病人禁糖治不好糖尿病西医又说不明白,何不尝试原理说得明明白白的中医的方法,试试不禁糖,按照中医的方法调养呢?当然,在早期脾的运化功能还没恢复的时候,不能刻意服用糖,平常食物中的糖分就足够了。
只需要把可以忌糖的习惯改为正常饮食即可。待食欲越来越好,脾(胰岛)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分解稀释能力越来越好,一边的嗷嗷待哺的五脏六腑,一边是富于糖分的血,两边一交接,还愁血糖太高吗?还愁器官渐渐衰竭,越来越没力吗?这些就都迎刃何解。糖尿病相当于中医的脾胃病。自古就没有脾胃病是绝症不可根治的说法。哪个中医这样说,会被同行笑掉大牙!
根据以上中医讲述,我们千万要清楚:
1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所以检测血糖只是其中一步。每年还应接受一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选检查。定期进行眼底、心电图、肾脏及神经系统、足部检查,争取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
2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不是“降糖”而是促进“糖吸收”。因为不管是吃糖多了,尿糖多了还是血糖指数上升了,这些都是表象,一味控制糖只是“治标不治本”。糖尿病的根源是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胰岛素出现问题,胰岛素不去正确调节糖、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平衡。五脏六腑当然没法吸收“糖”。糖尿病患者经常低血糖就是很好的例子。
3控制糖的摄入只会让胰岛素分泌的更少,疾病更严重。因为胰岛素作为一种激素来说,就是糖多了分泌,糖少了不分泌,血糖指数下降了,血液中糖是减少了,但是胰岛素更不会产出了。
4谨慎选择注射胰岛素。从及早预防并发症的观点来说,注射胰岛素是有意义的,因为血糖平衡调整好了,才能防止血管病变引起的并发症。但是糖尿病患者应该意识到,一旦选择注射胰岛素就意味着一辈子离不开胰岛素。因为胰岛素就是一种内分泌激素,血糖少了或者外界注射就会抑制它的分泌,因为它认为你不再需要它了,以致最终不再被分泌。
5多药同服,损伤肝肾,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原因之一。糖尿病的出现会需要患者服用大量降糖药物,而且一般患有糖尿病的人也会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等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大量药物。药物会导致肝肾负担加重,并加剧血糖波动,促使并发症提早到来。
所以在没有办法修复胰岛细胞的情况下。使用降糖药物的同时,通过中药、饮食或运动调理并增强患者体质,纠正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调节胰岛素受体的数目或亲和力,以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抗胰岛素抵抗,才是治疗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小微真心说一句,年龄大了,体质也在下降,千万不要因为糖尿病把心、肝、脾、胃也伤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