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1月1日讯(通讯员 洪金月陈明真)今年重阳节,医院眼底科门诊中又有了温馨和谐的一幕:陈阿姨将自己亲手插的一束漂亮鲜花送给了眼底科吕帆主任,感谢她两年多来的帮助与治疗。一旁的护士刘娜笑着说道:“我们吕主任和陈阿姨不仅长得像,感情还跟姐妹似的。”
相识
“这个医生手很暖和、很贴心”
“我第一次进手术间做眼内注药的时候,我很紧张很害怕,泉州爱尔眼科眼底病吕帆主任我很紧张握着我的手,耐心地开导我,缓解了我的焦虑情绪,虽然她个个子高高的,带着口罩看起来有点严肃,但我就觉得这个医生手很暖和、很贴心。”陈阿姨回忆着第一次和吕帆主任见面的场景。
时间回拨到年,陈阿姨像往常一样骑车回家,突然感觉左眼眼前有一团黑影,也看不清路。回到家后陈阿姨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医院就诊,经过专业的眼科检查,她被确诊为“左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需要进行眼内注药治疗。
据悉,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视网膜分支静脉急性血管梗阻而引起的一种常见、易反复的眼底疾病。由于眼底病治疗周期长、见效慢,患者容易无所适从,陈阿姨也不例外。在随后的治疗里,她也遇到眼疾反反复复的问题,为此她还四处求医,想寻求彻底根治。医院后发现,其他医生和吕帆医生给出的治疗方式一样,但讲话却冷冰冰的,没有温度。
“吕主任,不瞒你说我又去找了其他医生看过这个病,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说话冷冰冰、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本来眼睛出问题心情就挺难过的,医生还用这种语气,让我心里好委屈,还是你好!”在经历了“冰冷对待”后,陈阿姨坚定地选择吕帆医生,每次定期复查都要跟她“吐槽”这段经历。
“不管找哪个医生,你都要抓紧治疗,赶紧去看!”吕帆语重心长地表示。面对复杂眼底病与患者诊疗方案的沟通鸿沟;面对反复眼疾给患者带来的烦躁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吕帆深知,医者不只是给患者看病,更要
依赖
看病像“串门”一样自在
后来,在一次次悉心的诊治、一句句认真的叮嘱,日渐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无论多忙,吕帆及团队都会抽时间致电陈阿姨,叮嘱注意事项,这让陈阿姨和吕帆医生之间建立起了信任,也奠定了她们俩姐妹般的“医患情”。
“吕主任人很好,还很细心,非常认真,一直在找前沿的学术资料和治疗方案来帮我看病”“我每次打药都会害怕,吕主任她还是一样握着我的手帮我缓解紧张”“我现在很依赖她,经常和她
如今,陈阿姨不仅定期复查,对眼底检查更是一次不落。记者了解到,像陈阿姨这样的并不是个例。在泉州爱尔眼底病门诊,经常可以看很多患者,来找吕主任看病像“串门”一样自在。吕帆介绍,这当中的三分之二都是“老熟人”了,他们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家住东海的赵大爷就是其中之一。赵大爷每次来医院,都要喊上同是病友的李大爷,让吕帆医生一起为二人检查检查,“像我们这么大岁数的人,医院,应该是紧张,可我不是,就像是去亲戚家串门一样轻松自在。”医院“看望”吕帆医生,也让他结交了不少新朋友,医院环境,还增进医患之间的交流。
医患情
不只是给患者看一次病,还要
来自山西的吕帆医生定居泉州,已在眼科行业工作16年,常年从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阻塞等血管性疾病的防控治疗工作;擅长各类常见眼底病的诊疗,在各种视网膜激光、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眼底病有丰富临床经验。
在十几年的临床工作中,她感受到了眼底病患者与其他病种患者的不同之处。“我看的不只是患者的某一种疾病,而是患者的所有疾病,还要照顾患者心理感受,考虑其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成员支持情况等。有时候,我看的不是患者一个人,而是全家人。”
原来,吕帆不仅帮患者看病,在对方病好之后的康复期、稳定期,都会给出建议。她发现,16年来接诊的上千多人次中,大部分都是看过两次以上的“回头客”。固定的就诊人群,连续性的诊疗服务,让吕帆和大部分患者成了熟人或相互信任的朋友。
这种医患情的建立,不是一次看诊就能达成的,而是在一次次悉心叮咛,一次次的耐心解答,一遍遍的科普积累而成的,想必这也是吕帆医生作为一名眼底病医生,最珍贵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来源: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