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贾伟平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该研究基于全球最大的眼底图像数据库,构建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辅助智能诊断系统——DeepDR,实现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从轻度到增殖期病变的全病程自动诊断,并能对眼底图像的质量进行实时反馈以及眼底病变的识别分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长期高血糖环境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引起一系列眼底病变,例如微血管瘤、渗出、新生血管、黄斑水肿等。该病进展十分隐匿,患者在初期通常没任何症状,当出现可感知的视力受损时,病情往往已十分严重,可导致永久视力损伤甚至失明,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及病程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1-2年应进行一次眼底摄片筛查,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进行干预。然而,眼底摄片筛查的普及困难重重。我国成年糖尿病人数高达1.亿,全国注册眼科医生却仅4.48万,比例高达:1,DR筛查面临眼科医生不足的困境,且人工读片具有耗时较长、主观性较强(需要两到三名医生阅片复核)、对医生要求较高(对微血管瘤等轻度病变诊断困难)的特点。
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与防治的需要,该研究开发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辅助智能诊断系统(DeepDR)。通过对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大项目“上海市糖尿病预防和诊治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近70万张的眼底图片数据进行学习,使DeepDR能像眼科医生一样对眼底照片进行视网膜病变诊断。
DeepDR由多个交叉迁移强化的多任务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组成,包括三大功能:图像质量分析与实时反馈、病变检测和分级诊断。
其中,图像质量分析模块可以给予摄片者关于图像质量所存在问题的实时反馈,可有效避免采集低质量无效图片,显著提高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摄片效率。病变检测模块可以对视网膜特征病变实现自动识别和分割,精确识别微血管瘤、棉絮斑、硬性渗出和出血等病变。视网膜病变分级模块最后给出分级诊断结果,精准区分从轻度到增殖期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
相比既往研究,DeepDR在轻度视网膜病变中实现了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诊断,且不只是给出分级,而是提供视觉提示,帮助用户识别不同类型病变的存在和位置,使得其诊断过程更接近于眼科医生的思维过程。
该系统将有助于减轻基层医生的诊断难度和工作负荷,在提高眼底摄片筛查的可及性和效率方面具有很大潜力,扩展了糖尿病慢病管理和精准防控的新路径。
该研究核心成果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项、美国授权发明专利1项,医院落地使用。不止在国内,DeepDR还已经应用于国际糖尿病联盟全球中低收入国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项目,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糖尿病全球管理和防控提供了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本研究由贾伟平教授领衔,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盛斌教授、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执行主任邹海东教授合作完成。医工交叉联合培养博士生戴领、吴量博士、李华婷研究员、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蔡淳医院眼科吴强主任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杨小康教授和沈定刚教授等专家给予了积极支持和方法建议。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图源:医院供图
本文来源: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