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刘向祎人卫健康收录于话题#糖尿病20#患者教育#自我保健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增加,可以列为继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疾病。由于糖尿病还会引起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等多种慢性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所以我们对于糖尿病要做到早监测、早诊断、早预防、早控制。
血糖
临床上常见的有两个项目: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
1
空腹血糖(FPG)
指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除正常饮水外未进食任何食物)于早餐前抽静脉血所测得的血糖。
2
餐后两小时血糖
指服用75g葡萄糖两小时后测得的血糖值。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且有糖尿病症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为糖耐量受损(IGT)。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统称为糖尿病前期(预警窗)。
糖尿病的诊断并不是一次血糖化验就能简单确定的,要结合临床症状多次检测。
空腹血糖正常不一定没有糖尿病!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可以每半年连续3天在同一个时间段监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
尿糖
尿糖即尿液里出现葡萄糖。但尿糖阳性并不代表就一定是得了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也有可能出现尿糖阴性。
1
尿糖定性试验
尿糖阳性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轻度糖尿病患者空腹或饭前可呈阴性,饭后尿糖常阳性,故可查饭后2小时尿糖;老年糖尿病患者尿糖检查均可阴性。
2
尿糖定量测定
24小时尿糖定量测定可观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主要用来测定胰岛细胞功能,即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是诊断糖尿病的确诊试验,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
健康人在一次性摄入大量葡萄糖后,血糖浓度仅为暂时性轻度升高,2小时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此为人体的耐糖现象。对可疑糖尿病但空腹及饭后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不能作出明确诊断者,须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测定方法
1.实验应在无摄入任何热量8小时后即清晨空腹进行,口服溶于~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g或标准馒头2两。儿童则予每公斤体重1.75g,总量不超过75g。糖水在5分钟之内服完。
2.从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半小时、服糖后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在前臂采静脉血测血糖。
3.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但也无须绝对卧床。
不喝茶及咖啡
正常的空腹血糖在3.9~6.1mmol/L(餐后2~3小时应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空腹血糖达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为糖耐量受损,若空腹血糖高于7.0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1.1mmol/L且有糖尿病症状即诊断为糖尿病。
胰岛素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血糖的激素!空腹时血浆胰岛素浓度是5~15μU/ml。进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可增加5~10倍。
胰岛素的分泌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为帮助维持空腹血糖正常而分泌的胰岛素,称为基础胰岛素;另一部分则是为了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维持餐后血糖正常而分泌的胰岛素,称为餐时胰岛素。通过餐时胰岛素的作用,餐后血糖的峰值控制在合适水平。
C肽
C肽是胰岛素产生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因此测定C肽可以间接反映自身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健康人的C肽值于餐后1~2小时增加4~5倍,3小时后恢复到空腹水平。血清C肽测定可以排除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临床上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清中存在胰岛素抗体,会影响免疫方法测定血胰岛素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就可通过测定血浆C肽水平,来了解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状态。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和定期监测的金指标!
血糖水平受饮食、运动量、药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经常波动。一次血糖只能反映采血那一刻的血糖水平,不能反映采血前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采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基本不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
若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在4%~6%,血糖控制正常;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7%~8%,血糖控制一般;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若>9%,表示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糖化血红蛋白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化验单背后有学问》
主编:刘向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