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指由于糖尿病而导致的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继白内障、青光眼之后我国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在我国成年人中,约有1.14亿名糖尿病患者,占成年人总数的1/10左右。约1/3糖尿病患者罹患“糖网病”,其中又有1/3糖网患者会发展成为增殖性糖网,也即中重度糖网,失明的风险要比正常人群增加25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往往感觉不到明显的症状,逐渐地,视力开始轻微下降,糖友们会以为这是小毛病并不在意,尤其是老年患者,以为是人老了就会眼花,就不放在心上。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视力减退、眼前黑影、视物变形等情况。糖友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下列症状,医院眼科检查:
①视力减退,视物不清;
②近视程度加重、老视的暂时性缓解;
③看东西出现重影眼前有点、片状发黑的物体漂浮;
④视物有闪光感;
⑤眼胀、眼疼,视野缺损(即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较以前明显缩小)。
到了后期,视网膜新生血管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视网膜出血、黄斑水肿、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病变时往往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患者视力丧失,这也是“糖网”致盲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因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防治方法?
医院王启常院长提示糖尿病在视网膜上引起病变不是“一日之功”,而是经年累月的血管损伤造成的DR的,防治的重点在早期筛查和预防。
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目前DR的防治措施有:
1.健康生活
01健康用眼
改正不良的用眼习惯,注意眼睛的防护,避免疲劳用眼。
02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戒酒、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03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比如视物模糊、眼前黑影、眼部胀痛等症状。
2.药物治疗
01控制血糖
糖友的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可以延缓DR的发生、发展。所以DR防治的首要前提是有效控制血糖,原则上应首先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减少血糖波动。
02降低血脂
对于血脂偏高和视网膜黄斑区及其周围有环形硬性渗出的糖尿病患者,应用降血脂药物,使血脂达标。
03控制血压
血压升高可加重DR,当高血压得到控制时,荧光渗漏显著减轻,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应当控制血压,血压要控制在/80mmHg以内。
04防止血栓形成
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微血栓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05毛细血管保护剂的应用
可以服用羟苯磺酸钙类药物,通过调节微血管壁的生理功能,增加渗透性和减少阻力,能够降低血浆黏稠度,降低血小板高聚集性,从而防止血栓形成,并提高红细胞柔韧性;
能间接增加淋巴的引流而减轻水肿,从而延缓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3.激光治疗
DR进入严重非增殖期或增殖早期,需要考虑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视网膜光凝是公认的治疗或控制DR的最有效手段,通过破坏缺乏毛细血管灌注的视网膜组织,来达到改善视网膜的缺血缺氧状态,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改变视网膜血流分布,使有限的血氧供应更多地流向包括黄斑在内的后极部,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作用。激光治疗被认为是治疗DR的有效方法。
DR进入严重非增殖期或增殖早期,即出现新生血管但尚未出现纤维增生改变时,要考虑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光凝治疗前须有完全清楚的眼底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资料,具体了解病情和病变。
光凝后应作定期随诊和复查,了解疗效,若有新的病变出现,可考虑追加激光治疗。
4.手术治疗
DR进入增殖期,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大大降低视网膜病变进一步发的机会。如果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仍能保持视力,但是很难恢复以前失去的视力。治疗方法取决于病变的性质。
广泛玻璃体出血3个月以上不能自行吸收者需行玻璃体切割术。对早期严重玻璃体出血实行玻璃体切割术,恢复视力的可能性比延期手术要大得多,手术时机最好在玻璃体出血后半个月到1个月;
对于无玻璃体出血但已有严重的增殖性病变或波及黄斑区的视网膜脱离,也可行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切割术目的是清除玻璃体出血,松解玻璃体视网膜牵引,视网膜复位,完成激光治疗。
根据眼底情况考虑在玻璃体切除的基础上,恢复了屈光间质的透明性,行视网膜光凝、剥除纤维增生膜、使用硅油或惰性气体眼内填充等使视网膜复位,早期的手术成功率普遍具有90%以上,使视力逆转,控制了疾病的发展。但是一旦进入疾病的晚期手术则难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