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荣昌生物B9995HK2款核心产
TUhjnbcbe - 2024/8/7 17:22:00

近日,荣昌生物-B(.HK)开始招股,招股价50.3港元/股-52.1港元/股,每手股,入场费约.5港元,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以及摩根大通作为联席保荐人,预计荣昌生物将于11月9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相比起此前上市的诸多“-B”类公司而言,仔细看荣昌生物的产品就会发现,与遥遥无期还处于临床早期的研发不同,其核心产品有两款已经处于递交了新药上市申请阶段,获批上市也指日可待,是妥妥的迈入商业化进程的创新药企。

泰它西普:BLyS/APRIL抑制剂,递交新药上市申请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并且无法治愈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病情严重,可能会导致器官损伤、全身并发症甚至死亡。

当前,仅有贝利木单抗是唯一一款销往全球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单抗,但也存在诸多局限性,例如治疗效果有限、起效慢、标识受限并且价格高昂等问题。

从市场规模上来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病者众多,用药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统计显示,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人数在年达到万人,其中中国患者达到约万人。按照化学药物销量计算,年在中国市场中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市场达到2亿美元,预计年将达到2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2.4%。

图表一: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格隆汇整理

泰它西普是一种同类首创的新型TACI-Fc融合蛋白,靶向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该因子过度表达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B淋巴细胞相关的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原因。

目前,荣昌生物正在开发泰它西普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其中,SLE为泰它西普的主要适应症。在中国已完成的注册性研究中,泰它西普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基于该试验结果,荣昌生物已于年11月向NMPA提交了有条件批准泰它西普用于治疗SLE的新药上市申请,该申请已被纳入优先审评。

从竞争情况上来看,荣昌生物的研发进度位列国内第一梯队。在我国的在研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在研生物药当中,荣昌生物成为唯一一家已经递交NDA的公司,同期诺华制药的两款靶向药仍处于临床II期,另外君实生物以及中国抗体的靶向药处于临床I期。

图表二:中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在研药物竞争情况

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格隆汇整理

除了系统性红斑狼疮之外,荣昌生物还在开展泰它西普在中国针对六类其他B细胞介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后期临床试验:包括两项分别针对视神经脊髓炎频谱系疾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注册性临床研究;两项分别针对IgA肾炎(IgA肾病)及干燥综合症等患者人群庞大但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适应症的临床II期研究;以及另外两项分别针对多发性硬化症及重症肌无力等难治罕见病的临床II期研究。

在美国,泰它西普已于年1月获得FDA的同意开展用于治疗SLE的美国注册性临床试验,并在今年4月被授予快速通道资格。荣昌生物计划将于年上半年开展全球SLE的3期临床试验,包括美国、欧洲及其他国家地区。

Disitamabvedotin:国内首个提交上市申请的ADC药物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是通过连接子(linker)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药物偶联至单克隆抗体上而产生的,从而同时发挥抗体高特异性与细胞毒小分子的高毒性,利用抗体-抗原的高度靶向结合将药物输送至肿瘤部位,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年第一个ADC药物Mylotarg上市,成为第一代ADC药物。随着ADC药物技术的成熟,随后的七八年FDA批准了三个ADC药物,年一年甚至连续批准3个ADC药物上市,这也使得更多的药企参与到ADC药物的研发当中。根据Cortellis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年Q1,全球处于研发状态的ADC药物共计个,其中临床II期和III期的研发管线有33个,处于注册前以及已上市的有9个。

图表三:ADC类药物结构示意图

数据来源:AnishThomas等《Antibody-drugconjugatesforcancertherapy》,格隆汇整理

凭借着ADC药物适应症广泛、高效、低毒等特点,仅目前获批适应症就有望每年在中国创造超过30亿的市场(数据来自财通证券)。此外,ADC类抗体药物与单抗类药物一样,具有平台属性,可以随着靶点、抗体技术的提升,不断扩展其他肿瘤的适应症以及其他疾病领域的治疗。

从目前竞争情况上来看,荣昌生物在国内ADC领域拔得头筹。根据CDE数据统计显示,在国内ADC的临床进度中,仅有荣昌生物的Disitamabvedotin已经处于NDA阶段,成为国内首个提交上市申请的ADC企业,进度远超于其他同类竞争药企。

图表四:国内部分HER2-ADC临床开发进展

数据来源:CDE,光大证券,格隆汇整理

Disitamabvedotin是处于后期临床阶段的抗HER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中国首款申请上市的自主创新ADC药物。

荣昌生物正在开发disitamabvedotin用于治疗目前尚缺乏治疗手段的常见HER2表达适应症,包括乳腺癌以外的HER2表达(IHC1+或以上)癌症适应症,例如胃癌(GC)和尿路上皮癌(UC)(目前均在中国进行注册性临床试验),以及HER2低表达的癌症(IHC2+/FISH-或IHC1+)适应症,例如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目前在中国进行注册性临床试验)。

在针对胃癌的及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研究中,disitamabvedotin已表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耐受性:

(1)截至年6月22日,在胃癌的2期注册性临床试验中,对于名曾接受过二线化疗治疗的HER2过表达(IHC2+或IHC3+)GC或GEJ癌症患者,disitamabvedotin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4.4%(经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确认),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数为4.1个月,总生存期(OS)中位数为7.6个月。

(2)在对43名HER2过表达(IHC2+或IHC3+)二线UC患者的初步2期临床研究中,disitamabvedotin的最佳ORR为60.5%,确认ORR为51.2%,中位PFS为6.9个月。

目前,公司已在中国提交disitamabvedotin用于治疗胃癌(GC)的NDA,年8月获中国药监局接纳并纳入优先审评。并将于年上半年向中国国家药监局递交尿路上皮癌的NDA。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药已获得美国FDA尿路上皮癌突破性疗法认定。

在美国,disitamabvedotin已获得FDA授予的胃癌(用于治疗罕见病)孤儿药资格,且已获FDA批准在美国进行尿路上皮癌的2期临床研究。荣昌生物计划于年在美国启动disitamabvedotin治疗尿路上皮癌和胃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RC28:VEGF/FGF双靶点融合蛋白

RC28是潜在同类首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双靶点融合蛋白,拟开发用于治疗眼部疾病。

相比单靶点VEGF抑制剂,RC28有潜力通过VEGF及FGF双通道更有效地抑制与多种眼部疾病有关的非正常血管增生,并可能允许更优的给药方案。在湿性老年性黄斑病变(湿性AMD)患者的中国1期剂量递增研究中,RC28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荣昌生物已启动湿性AMD的1b期临床研究,并已启动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II期研究。

生产+销售两手抓,商业化进程加快

面对已经拥有两款马上进入商业化进程的新药,荣昌生物在生产以及销售上均已经开展筹备工作,为未来的商业化加码。

根据公司招股书中披露显示,公司在山东省烟台市拥有符合全球GMP标准的生产设施,配备拥有6个L一次性袋式生物反应器,总容量为1L。按照计划,公司预计将在年底之前将总产能扩大至L,这将为公司未来产品上市后的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销售上,公司针对临近上市的泰它西普,已经组建了专业的销售团队,预计在下半年将拥有共计约名在自身免疫领域具有丰富销售经验的成员组成的强大销售以及营销团队,并且将在产品商业化投产后第二个十二个月期间进一步扩大至名成员。

在针对disitamabvedotin的商业化上,公司预计在年底前招募领导团队,并在产品上市前3个月将销售团队扩充至约名成员。

小结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一直都是市场上的香饽饽。

无论是A股还是H股上,按照WIND上数据统计显示,以申万一级市场上分类而言,今年上半年医药板块均为细分行业排名第一,远跑赢大盘。

对于IPO新股而言,同样如此。截止目前,今年港股市场上已经登录15家医药公司,其中欧康维视生物-B(.HK)更是获得上市首日.39%的佳绩。

对于这家即将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而言,荣昌生物商业化进程算是比较快的,换言之就是变成“现金牛”指日可待。

一方面来看,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上,已经递交上市申请,在国内同类在研产品中,处于第一梯队领先地位。一旦获批上市,将在近30亿美元的中国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而言,核心产品Disitamabvedotin成为国内首个HER2-ADC申请上市的药物,这对于ADC领域而言是个重磅消息。虽然ADC药物发展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国内研发仍没有本土上市的在研产品。伴随着荣昌生物的产品上市后,将在肿瘤领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消息,也有成为重磅药物的潜力。

总体来看,荣昌生物此时上市,商业化进程近在咫尺,值得期待。

1
查看完整版本: 荣昌生物B9995HK2款核心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