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奇迹!
今年3月
福州一对超早产双胞胎女婴,
出生胎龄仅仅23+5周
出生体重分别为g和g,
比一瓶毫升的矿泉水还轻,
身长与成人手掌差不多大小。
如今,她们健康活下来了!
这奇迹背后是
福建医科医院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
多个日夜的救治和守护
他们跨越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难关
昨日,两个可爱的宝宝顺利出院回家
出院时体重已达4g和g!
这对双胞胎的成功救治,
刷新了福建省可救治存活
最小胎龄的危重症早产儿记录。
双胞胎女婴出生时只有巴掌大小
皮肤薄如蝉翼,血管细如发丝
这一对“超早产儿”双胞胎,团宝(化名)和圆宝(化名)来自福州,和其他宝宝父母一样,团宝和圆宝父母一直盼望着她们的降临,但并没有意想的那么顺利。
3月1日0点左右,福建医科医院(以下简称“医院”)新生儿科的值班电话接到了外院的紧急支援请求,一对23+5周的未成熟儿难免流产(是指不可避免流产,发生在保胎的过程,一般多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很快就会分娩。
新生儿科迅速启动24小时待命的转运系统,医院产房。团宝和圆宝也在0:41和0:45来到这个世界上,出生体重分别为g和g。
“刚出生时,两个小家伙呼吸极其微弱,皮肤处于半固态的胶冻状,薄如蝉翼,血管细如发丝,四肢松软,微微弯曲,整个身体只有成人巴掌大小。”医院新生儿科主任章丽燕博士见状,当场启动濒死儿复苏抢救方案。经过一番紧张细致有效的复苏抢救后,团宝与圆宝的生命征稳定下来了,随即转运到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章丽燕博士介绍,胎龄小于28周,出生体重小于0g的超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极不成熟,死亡率及致残率高。而胎龄小于24周,体重低于g的超早产儿则发育更不成熟,国内存活率极低,少有救治成功。
俗话说十月怀胎,而胎龄23周,意味着怀孕不到6个月,这一类未成熟儿的全身各脏器刚刚成型,功能极不成熟甚至无功能,出生后面临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等各个器官功能不全,因此,治疗起来更困难,需要更精细的器官功能维护、治疗和护理。
为抢救患儿,章丽燕召集马笑影副主任医师、林金财医师、连少蓉主管护师成立医疗、护理抢救团队,为团宝和圆宝分别量身定制了个体化诊疗方案,并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方案。
多天24小时照护
每做一个操作,都慎之又慎
在接下来的这多天里,她们经历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肺部感染、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电解质紊乱、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贫血、喂养不耐受、胃食管反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难关,医护人员24小时照护,每做一个操作,都慎之又慎。
卢艳华护士长说,团宝和圆宝的护理最难的还是营养问题。“怎么给营养,何时喂奶,喂多少,大小便情况如何,均需要随时观察。”
刚入院时,因为呼吸机辅助通气,加上肠道发育不成熟,一开始无法正常喂养。
于是,每天医护人员通过特制的胃管,向两名患儿一滴一滴地喂母乳和输送营养液,详细记录孩子每天吃奶量、补液量、液体出量和体重。
最终,经过30多天有创呼吸、30多天无创呼吸、50多天鼻导管吸氧后,团宝、圆宝的生命体征日渐平稳,已经完全离氧及能完成自主吸奶,身高、体重、头围也达到追赶性生长要求,更难得的是,她们的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均达到同纠正胎龄儿平均水平以上。
患儿家属向医护团队赠锦旗致谢
“为了让宝宝能在出院后适应家庭环境的照护,我们精心安排了家庭化病房,邀请宝宝的父母接受出院前的指导,亲自参与到宝宝的喂养、照护环节,可以让年轻的父母建立信心,慢慢熟悉宝宝的习惯和抚养方式方法。”章丽燕说,团宝、圆宝生命体征平稳,已出院离开她们居住了4个多月的“家,”回到父母身边,所有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倍感欣慰。
为医护人员点赞!
希望宝宝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