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查看患者情况。
医院走廊。
红网时刻新闻1月13日讯(记者赵悦杉实习生杨胜男通讯员周瑾容翁晓*申勇)“开心,今天就可以出院了!”4天前,93岁的廖奶奶因咳嗽、胸闷、“提气不上”,自测指脉氧饱和度60%,紧急医院感染一科。经CT等检查,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感染(重型)。廖奶奶为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医护人员为她进行了氧疗、抗病*、抗凝、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老人病情明显好转,1月13日上午就出院回到了家中。
在感染高峰和重症高峰来临后,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奋战和精心救治,医院,一批又一批的新冠感染患者包括重症患者病情好转,逐渐康复,陆续出院。自年12月中旬以来,医院全院联动,迅速反应,建立三级病床互转制、组建三个会诊专家组、成立三支保障别动队,通过调布局、扩容量、增人力、优流程,统筹调度全院资源,全力保障新冠感染患者救治。
目前,全院医务人员返岗率在95%以上,天心阁院区、马王堆院区、岳麓山院区三个院区共开放病床张,其中经过综合ICU扩容和部分专科病房的改造、转化,共有ICU床位张,占到总床位的9.16%。目前日均在院患者余人,年12月7日至年1月12日,共有例新冠病*感染和新冠肺炎患者经治疗后陆续出院,其中年龄最大的岁。
1月13日上午,医院举行新冠救治经验总结分享会。会议由医务部组织,常务副院长向华主持,急诊科韩小彤、呼吸内科胡瑞成、李建民,麻醉一部刘际童,重症医学科吴艳红,感染一科陈海鸥,中医科张薇薇等多科专家参加,共同总结分享临床救治中的经验和体会,并提出新冠重症救治的“五字真经”。
“早”:65岁以上,合并有慢阻肺、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以及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是“高风险人群”,在家中未能被及时监测到或者未引起足够重视,医院就诊时病情已经十分危重了,病变部位超过70%,也就是出现了大家俗称的“白肺”。专家提醒,这类人群,如咳嗽时间久,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精神状态差等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早干预、早治疗。
“准”:目前临床上按照《新型冠状病*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对新冠感染患者进行规范诊治。部分新冠重症患者合有肺部其他病原体感染,临床医生要有敏锐嗅觉,密切监测相关感染指标,细心观察各种细微的病情变化,把握好救治关键点。
“通”:大部分新冠重症患者有明显缺氧反应,血氧饱和度是评价新冠感染患者是否出现缺氧、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提示是否转为重症或者是危重症的一个预警指标。如果血氧饱和度低于93%,需要进行紧急处理纠正缺氧。可以选择每天保持进行俯卧位通气,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氧合情况。
“多”:在新冠感染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医院学科齐全的资源优势,利用MDT模式,多学科通力协作,共同为患者制定和实施最优诊疗方案。“目前呼吸三科(呼吸重症科)收治重症患者21个,年龄最大的86岁,最‘年轻’的也有62岁,均为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经过各科室的积极配合目前各项治疗抢救措施及时,效果也是明显的,救治成功率比较高。”呼吸三科曹君对未来充满信心。多科室、多团队建立抢救-治疗-康复一体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