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30余年研究推动原创新药问世
让*斑变性不再成为老年人失明主要原因
■本报记者俞陶然“在丹麦,使用抗VEGF药物治疗老年性*斑变性,使这一疾病导致失明的比例下降了50%。”日前举行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论坛上,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得主纳波莱奥内·费拉拉教授通过视频演讲,向上海观众介绍了他的科研成果。年,费拉拉正是凭借发现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研制出抗VEGF药物,获得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原创新药问世两个关键因素费拉拉的药物发现故事告诉我们,很多原创新药的问世源于原创的科学理论。年,美国科学家福克曼发表了一篇基于早期研究成果的论文,推测“抗血管生成”可能是一种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疗策略,因为他发现,肿瘤增生过程往往伴随着新血管的生成。如果促进新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被遏制,肿瘤细胞是否也会被遏制呢?“做博士后期间,我对血管生成假说很感兴趣,努力寻找福克曼提出的血管生成因子。”费拉拉告诉观众。功夫不负有心人,年,他成功分离出VEGF,这是一种内皮细胞特异性促进细胞分裂的生长因子。在此基础上,他带领团队成功制备了VEGF的人源化抗体,它既保留了VEGF的中和能力,又能避免鼠源性抗体带来的免疫排斥反应。年,贝伐单抗获美国食药监管局(FDA)批准上市,成为在美国获批上市的第一个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作为一种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能与人体内的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物活性。从上世纪70年代福克曼提出“抗血管生成”假说,到费拉拉找到VEGF,再到贝伐单抗获批上市,这一药物发现过程历经30多年。科学家根据新发现提出原创理论,再根据原创理论取得实验突破,是推动原创新药问世的两个关键因素。致盲比例下降50%左右令费拉拉欣喜的是,源于VEGF的另一款抗体药物——雷珠单抗也已问世。它是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片段,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新血管生成,可延缓湿性(新生血管性)老年性*斑变性的进展。老年性*斑变性是视网膜*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这种疾病大多发生于45岁以上,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是导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疾病。在演讲中,费拉拉介绍了雷珠单抗在丹麦、英国的两项临床统计结果:在丹麦,使用雷珠单抗使老年人*斑变性致盲的比例下降了50%左右;在英国,研究显示越早进行*斑变性治疗,临床效果越好。“有了抗VEGF药物,*斑变性将不再成为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这类药物对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也有疗效。”费拉拉说。当然,针对老年性*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抗VEGF研究远未完成,比如不同地区人群的*斑变性差异问题。这位拉斯克奖得主希望,这个领域的后续研究能为各地老年人的视力改善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