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书本是智慧的明灯。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一年前,这位从前的小患者另外一只眼睛觉得不舒服,他的父亲为了找我,带着孩子从叙利亚的战火中辗转万里来到广州,但却没有找到我。经过网上搜索,几经周折后终于在长沙见到了我。
如果一个医生的技术好、口碑好,那么无论你在哪,患者都会追随你。因此,行医的“框框”不在于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而是在于医生本人。
——《指尖上的光明》
做一名患者追随的医生
“三头牛”的故事——从医患到朋友,到亲如兄弟!
“三头牛”,是指我和我的两个患者,我们三个都属牛。
“小牛”是一位是来自海南的患者,因为视网膜脱离严重,一年中做了三次手术,但效果仍然不好。当他百转千折地去广州找到我时,左眼已经是视网膜脱离最晚期了,几乎无光感,右眼还是高度近视。
面对30多岁年轻的“小牛”,我们都希望能够挽救他的左眼。“小牛”性格开朗,他对我说:“唐教授,你怎么做都行!如果眼球能不萎缩,外貌能够保住,我就更开心了。”
经过反复沟通,我们最终给他做了手术。术后视网膜基本复位,还做了硅油填充,眼球保住了,虽然还是无光感,但他本人已经很满意。
五年后,“小牛”的左眼又发生了视网膜裂孔,他再次回来找到我。一见面大家就像老朋友重逢,他说:“唐教授,我们五年不见了,您还那么年轻,没怎么见老啊!”在随后的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得知彼此都属牛,感觉非常有缘,又因为我比他大几个月,我说:“那我就是‘大牛’,你是‘小牛’。”
“小牛”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无论对以前的医生还是对我们给他的诊疗,从没有任何的抱怨,这么多年我们一直都保持着友好的往来。
另外一头“牛”,是“小牛”介绍来的,这头“牛”的父亲是西安人,双眼老年*斑变性,视力比较差。一只眼睛的*斑已经形成瘢痕,基本失去治疗价值;另一只眼睛眼底有出血和水肿情况,当时的视力不到0.1,已经影响正常生活了。
考虑到家里经济条件还不错,我给老人做了抗VEGF治疗,效果相当不错,患者的视力恢复到了0.2,全家人特别高兴。这头“牛”跟“小牛”是情同手足的好哥们,年龄正好在我和“小牛”之间,就这样他就成了“二牛”,我们“三头牛”就聚齐了,十几年来相交甚好。
“二牛”一家冬天在海南,夏天回西安。每次他来广州,我们一起吃饭、聊天、打球。我和家人去海南,他请我们吃当地的特色,海南粉、海南蟹等。现在,我早已不把“小牛”和“二牛”看作患者,他们也不称呼我院长、教授或大夫了。十几年来,我们“三头牛”就这样由医患关系慢慢变成了朋友关系,到现在成为亲如兄弟的关系。
对于某些眼底病患者而言,尽管手术做得很成功,结果还是没有办法完全复明,但是作为医生,只要我们尽了最大努力去治疗,也是可以被患者理解和接受的。“三头牛”的故事让我深切体会到作为大夫,要敞开胸怀,主动跟患者交朋友,让患者对医疗和疾病本身有充分的认识。
医患关系其实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紧张。作为医生,我们应该更主动一些,让患者感到亲切而不是冷若冰霜的隔阂。只要医患双方都能够敞开心扉,真诚对待彼此,是可以成为朋友的。
做患者心中那一束温暖的光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生活在和平富裕的幸福年代。然而,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就在世界的另一边,叙利亚的人们还生活在战乱中,当地人民的各种医疗设施都十分不完善,生命安全正遭受着严重的威胁。
去年的一天,医院出门诊,一位叙利亚籍的小患者由他的父亲带着找到了我。一见面,孩子的父亲就非常激动握着我的手说:“唐教授,我找你找得好辛苦啊!”我握住他的手,却有些发愣,因为时间真的过去太久了。我总是在想,作为医生,每天都在接诊一个又一个的患者,诊断、治疗、手术、康复……作为一名医生,我们只是在患者漫长的人生中短暂地帮助了他们,而当患者康复之后,便很难再见。
在他详细地描述了我为他的孩子治疗的全过程之后,我终于找回了那段记忆。
七八年前我在中山眼科中心工作的时候,有一个从叙利亚来的患有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oats病)的小患者前来就诊,我给他做了眼底激光冷凝处理,他和家人对治疗效果特别满意。
一年前,这位从前的小患者另外一只眼睛觉得不舒服,他的父亲为了找我,带着孩子从叙利亚的战火中辗转万里来到广州,但却没有找到我。经过网上搜索,几经周折后终于在长沙见到了我。
我给孩子检查过后,发现问题不大,我告诉他们做个激光治疗就基本可以解决了。这位父亲感慨万千地说:“你们生活在中国真是非常的幸福,相比之下我们就太惨了。”他临走时还说:“唐教授,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还来看望您!”
曾经还有一个视网膜脱离的小患者,在经过我的手术治疗后康复,后来去美国留学了。很多年后,孩子一家再次回来找到我,他父母对孩子说:“唐教授治好了你的眼睛,你才能出国留学,他就是你的再生父母”,还拉着我一起合影留念。
医生给予的一点温暖对于患者而言可能就是一个太阳,他会记得很多年,甚至一辈子。在他的记忆里,会一直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太阳,对他的整个人生都会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多给患者一些关怀和关爱,你就是他心中那束温暖的光。
从体制内到体制外——我的经历与选择
我曾经工作过的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不仅在国内鼎鼎有名,在国际上也很有地位和影响力。能够在那里成长起来,是我的幸运。现在我虽然离开了,但回想起来还是满心的感谢和感激。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离开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去民营机构去工作,我想任何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个人的主观想法。
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医疗行业都是双轨的,公立和非公立并行不悖。在中国,近年来医疗改革也一直在推进,并且力度逐渐加大。作为一名留学归来的医生,我认为结合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优势建立一个平台,不仅对现行的国内医疗改革会有所帮助,而且对医生个人的发展也会有更大的促进和激励作用。这可能是我离开中山大学眼科医院集团的初衷,爱尔这个平台也给我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能力。
医院集团是一家上市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眼科医疗机构,在中国大陆已经建立了超过医院,同时分公司和分院遍布欧洲、美国等地。一个非公机构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与壮大,充分体现了中国*策开放的力度和爱尔对自身发展的要求和愿景,对此我深感欣慰。
爱尔原本是一个医疗为主的连锁机构,同时开展门诊、手术、临床服务等多个项目。然而,随着爱尔的不断成熟,必然会考虑到更远、更深层次的发展,因此,目前爱尔在教育、科研和国际化科技创新领域也都在同步发展。
年,由中南大学与医院集团联合成立的一所直属于中南大学的眼科学院——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成立,每年招收30名硕士和10名博士。几年间,培养了多名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爱尔眼科学院新生的第一堂课是医学人文素质的教育,教育他们除了看病之外,首先要善待患者,要对患者有充分的爱心和理解,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给他们更多的温暖和指导。同时,我还要求年轻医生多学一些医学以外的知识,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际关系,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等。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了解的多了,面对患者时的态度就不会那么生硬。
爱尔眼科学院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层次、新一代复合型眼科人才。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构成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宗旨。从爱尔眼科学院毕业的学生们源源不断地补充着医院集团自身的医疗队伍,目前在全国各地已经有超过3名眼科医生在医院集团旗下工作,新鲜血液的注入必将进一步激发爱尔眼科医生队伍的活力。
爱尔同时也建立了临床培训中心,严格遵照国家计划对年轻人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完整的培训系统。另外,在基础研究方面,爱尔成立了正规的爱尔眼科研究所,并添置了最新的基础研究设备,现在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研究工作。同时,我们从美国、英国和国内的其他科研机构也引进了科研人员,建立了一个初步的框架,还成立了临床研究的主要研究者(PrincipalInvestigator,PI)队伍。爱尔的PI分别针对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爱尔还成立了科技转化基金,对一些有转化前景的项目进行投入,也会从国内外一些有前景的新技术来切入,目标就是要做一些有市场前景产品出来。
可以说,爱尔正在努力建立一个科技生态链结构。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转化研究到科技的创新和孵化,最后形成产品的一个闭环。我相信有能力、有志向、不怕困难的科学家在这里是能够有所作为、有所发挥,是能够发光发热的!
如果一个医生的技术好、口碑好,那么无论你在哪,患者都会追随你。因此,行医的“框框”不在于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而是在于医生本人。只要认真、努力地把医生的本职工作做好,把更多的关心给患者,无论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终会殊途同归。
唐仕波口述,尹晗采访,张丽佳撰稿
唐仕波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集团总院长、副总裁,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眼科管理分会会长。《中华眼底病杂志》副主编。
▽扫码识别小程序
购买《指尖上的光明——30位眼科医生的故事》
您用于购买此书的每一分钱都将捐献给眼科公益基金会
包邮哦亲!
系列故事回顾
如何做一个好医生——读《指尖上的光明》有感
黎晓新:每一位医生都应该感谢病人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
马志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寻找光明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
许迅:选对了目标,就会坚持到底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
颜华:唯一的希望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
胡运韬:医者无疆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
惠延年:我做金针拨障及其他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姜节凯:两个难忘的病例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姜燕荣:别了,玻璃体手术刀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李甦雁:感谢你,感动我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李筱荣:化为“绕指柔”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梁建宏:干喜欢的事,就不会觉得苦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梁小玲:谈一谈医患,谈一谈生死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刘堃:非典型“鸡汤”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刘庆淮:我的眼科我的梦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卢海:做个不“安分”的眼科医生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吕林:做医生,是个良心活儿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沈丽君:有感动,有遗憾,但我很知足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孙大卫:回首21年行医路,那些关于成长的故事……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