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0
封面新闻记者柳青
医院管理者、眼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这些都是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最为人熟知的身份。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他却说“我是个传染病防控新兵。”
魏文斌指的是自己在疫情期间的“新身份”,医院感染管理与疾病预防的副院长,“大约从1月20日起,我没有出过北京六环。因为每天都要盯着。”
从医以来,魏文斌已经完成近万例眼科手术,由于手术质量高,速度快,他曾经得了一个外号——“小魏飞刀”。多年的科研经历让他认识到,保护视力,如同防控疫情,要“关口前移”。疫情以来,这位国内一线眼科专家多次出现在媒体面前,“要利用一切机会,让大家重视近视防控。”
年,投入眼科事业30多年的魏文斌获得了中宣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最美医生”称号。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当天,他仍在办公室忙碌,筹划着眼科的未来,“我们现在有4万眼科医生,但是能做手术的医生还不够。要让基层眼科医生的水平都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魏文斌图片来源:中国网
疫情期间坚持科普健康用眼
“20,20,20。”
采访中,魏文斌多次提到这个预防近视“口诀”,展开来说就是“用电子产品20分钟,立即向20英尺(约6.米),之外远眺至少20秒。”
年冬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为了疫情防控需要,全国约两亿儿童青少年延期开学,居家自主学习。上网课加上缺乏户外运动,魏文斌很早就注意到疫情对青少年视力的影响,“学生在家里待着,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更突出。这两年集中精力做近视防控,就怕疫情把我们的努力付诸东流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行新闻发布会召开期间,魏文斌是第一个走上发布台的眼科专家。早在2月21日,他就在发布会上提出合理用眼的八个要点,包括“通过网络学习30到40分钟后,应该休息或者远眺10分钟,使眼睛得到充分地休息,或者闭眼休息5到10分钟。”5月,他又在“预防科学用眼预防近视”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澄清“防蓝光和视疲劳与近视防控没有直接关系。”
疫情以来,不仅是出席新闻发布会,直播节目、电视节目,“大约做了几十场。”魏文斌对记者介绍,之所以要“利用一切机会,让大家重视近视防控知识”,除了高发的青少年近视率之外,还来自于自己专业上的担忧,“我是做眼底病的,这几十年见了太多因为高度近视而导致视网膜脱离最终失明的病人。”
6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总体发生率为53.6%,大学生近视总体发生率超90%。魏文斌对记者强调,防控近视是全生命周期的事,“我这个做眼底几十年的医生要做近视预防了。从职业上来说,这是一种义务,一种职责。”
魏文斌(左)为青少年检查视力图片来源:医院
以眼科前辈之名发起公益基金
年,魏文斌从安徽医科大学毕业,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当时,医院建院周年,医院首次派人到外地招聘,他被选中并被分配到眼科。
年,我国著名眼科学泰斗张晓楼教授因病逝世。遵照生前遗嘱,张晓楼教授的眼角膜捐献给了刚刚建立的同仁眼库,医院安排魏文斌承担取遗体角膜的任务。怀着仰慕与敬重之情,魏文斌郑重地向前辈的遗体三鞠躬之后取下了老师的角膜。这双角膜使两位年轻的盲人重见光明。
年3月,魏文斌以这位眼科前辈的名字发起成了“北京同仁张晓楼眼科公益基金会”,这也是北京市第一家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眼科公益基金会。基金会的的宗旨之一为“通过组织学科的继续教育及专科培训,提高基层眼科医生的诊疗水平”。
“我本身就是农村出来的人,对农村的医疗了解的还是比较多。”魏文斌向记者介绍对基层眼科医生重视的初衷。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他就随随光明行医疗队赴老、少、边、穷地区义诊和扶贫。山西、安徽、江西、贵州、*、青海、西藏……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下乡的时候,看到留守儿童看不见黑板,家里都是黑暗的,教室的条件也很差。这些孩子看不见黑板,有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是因为近视。”
在他的倡导和带领下,同仁眼科成立了讲师团。“每年到基层去,先调查他们想要培训什么,哪方面薄弱,我们就加强。”魏文斌对记者说,“基层强了以后,是真正不走的医疗队,当地的老百姓就医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
为艾滋病患者眼疾提供诊疗机会
医院始建于年,在中国眼科医学界,“同仁”两个字有时意味着患者最后的希望。
年,在魏文斌的倡导下,北京市感染性眼病诊疗中心成立。中心落户医院医院,依托医院中心,为肝病、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解除眼部疾患。
魏文斌对记者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了解到艾滋病患者治疗眼部疾病的困难,“艾滋病病人到了晚期,眼睛几乎都有继发感染。那时候我们对艾滋病的认识还不足,对继发感染的患者,可能有医务人员不敢去救治。”
这也成为他倡导成立感染性眼病诊疗中心的缘由,“中心建立起来以后,就可以把这一部分病人集中收治了。他们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医院,医务人员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防护。”
年6月公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眼科医生人数已经达到4.48万名。疫情之中,报考医学院的“后浪”明显增多,魏文斌说“这是真正的好事。”从医30多年,“小魏飞刀”也有些两鬓斑白。他还在为眼科的未来筹划,“把这4万多眼科医生水平都提高,我们要做职业医生培训,专科医生培训,基层培训,要达到同质化的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