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直播讲堂走出脑医院 [复制链接]

1#

医院神经内科四病房副主任

赵业勤做客双鸭山交通文艺广播

主持人杨旭杰问

什么是脑梗死?

神经内科四病房赵业勤副主任答

由于不同原因导致的局限性缺血性坏死,或者软化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细胞坏死,最后凋亡引起临床相应症状。脑梗死发病后逐渐加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脑水肿,中心神经细胞由于重度缺血发生功能坏死是不可逆的,但是梗死周围半暗带区血流量降低到最终坏死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早期或者超早期治疗最大的意义在于如何更好的挽救逆转缺血半暗带。研究表明90%-%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存在缺血半暗带。75%-80%的患者在发病18小时内存在缺血半暗带。所以时间对于脑梗死病人至关重要。

主持人杨旭杰问

如何理解“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神经内科四病房副主任赵业勤答

人的大脑细胞由数以万计的神经元结构组成,由它们来控制人的行为,如肢体活动、语言、想象力、反应性、空间感等等。脑卒中一旦发生,神经元迅速丢失,大脑细胞缺血缺氧坏死,最后凋亡,每分钟就有万个神经元在丢失,相当于加速我们老化3.1岁,缺氧超过6分钟,脑细胞的坏死就很难恢复,就会致残,肢体不能活动,不能言语,不能视物,头晕呕吐,记不住东西等等,甚至致死。所以脑梗死超早期治疗,最大程度挽救缺血、半暗带才能尽量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甚至致死率。所以我们说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主持人杨旭杰问

脑梗死治疗容易陷入哪些误区?

神经内科四病房赵业勤副主任答

误区一:脑血管堵了能通开。错误!血管缺血狭窄到闭塞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时很长,几十年,有时很短,几个月,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我们对危险因素的把握及疾病的控制,一旦狭窄的血管闭塞并超过一定的时间窗,我们用药物是不可能实现再通的。但是急性闭塞的脑血管并不是没有办法,在脑梗死发生的最早时间内,越早越好,静脉注射溶栓药物(目前常用的是阿替普酶,尿激酶)是有可能通开血管的,前提是前循环要在发病6小时内,后循环根据情况可以延至9小时,当然时间越早风险越小,效果越好。

误区二:闭塞的脑血管都可以取栓。错误!只有部分大血管的闭塞我们可以通过血管介入的方法靶向到达责任血管将血栓取出来,或者动脉溶栓也有机会可以通开,但是这需要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患者不能太高龄,超过80岁以上风险很高,手术需要评估慎重。第二,发病在时间窗内,前循环最好在6小时内,后循环可以适当延长,甚至我们做过24小时的,当然是时间越短,效果越好,风险可能相对小。第三,必须是大血管,我们目前的医疗手段可以到达的位置。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能承担得起手术风险,有胆量面对预后,先进的手段给了我们新的生机,但不是万无一失的。第五,需要专业的医生指导,根据情况还需要结合核磁评估等,我们医院是双鸭山地区唯一一家可医院,请勿耽误您自己宝贵的时间。

误区三:腔隙性脑梗死就要吃阿司匹林:不准确!腔隙性脑梗死分有临床症状和没有临床症状的,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根据情况接受阿司匹林治疗,但是对于大多数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不一定都要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需要详细的评估脑血管病风险选择。过去我们常用Framingham(弗明汉)量表来评估,后来改良了很多版本,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看得脑梗死风险有多少,如果大于3个以上不能通过生活饮食习惯纠正危险因素,原则上我们是可以考虑阿司匹林抗板的,否则暂时是不需要的。

误区四:阿司匹林要吃吃停停,否则会出血;错误!对于必须接受阿司匹林药物的患者,很多人担心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不能坚持服药,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阿司匹林在体内分解产物与血小板的环氧化酶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血小板在血循环中寿命是7天,一旦停药,最多7天随着新的血小板生成,血小板聚集功能会逐渐恢复,风险继续存在,所以需要长期坚持服用有效剂量的阿司匹林。研究显示,脑梗死存活患者中终断阿司匹林的患者,在一个月内脑梗死复发率会增加3倍。

误区五:不头晕就没有高血压。错误!很多病人以头晕来判断是否有高血压,不头晕就是没有高血压,也不重视,不测量,结果导致很多病人发病很多年后,出现靶器官损伤时才发生血压高,才开始控制血压,有些损伤已经不可逆。从年我们国家脑防委发起“百万减残工程”后,很多院士已经将高血压的关口迁移至30岁开始测量血压,控制血压,那么我们还以头晕为诊断的话就落后太多了。

误区六:血压高时服药,血压正常可以停药:错误!很多病人虽然接受了降压治疗,但是因为过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血压降至正常就立即停药,结果血压再次升高,再重新调整降压药,这种血压的波动和不规律的治疗会加重动脉硬化,加重对脏器的损害。正确的方法是规律服药,平稳降压,联合降压。

误区七:糖尿病不测餐后血糖:错误!糖尿病主要表现血糖过高,会出现血液中葡萄糖持续升高,进而影响内皮,造成血管损伤,还会损伤神经。长期控制不好会出现血管闭塞,导致脑梗死。很多患者只注重空腹血糖,从不或很少测餐后血糖,一般来说,空腹血糖高对微血管损伤大,导致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甚至失明。餐后血糖对大血管损伤更加明显,可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人体有很多脏器既存在微血管也存在大血管,所以空腹及餐后血糖都非常重要。

误区八:青年人不必担心脑梗死。错误!在过去的观念中脑血管病是老年病范畴,其实不然,临床表明三分之一的脑卒中患者是中青年,并且越来越年轻化,除了我们多见的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血脂、夜生活过度,还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外,还有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所以中青年患脑梗死也可引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