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被公认为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目前已成为一项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第21届EURETINA会议上,英国伦敦StThomas’医院AlistairLaidlaw教授为大家分享了有关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手术治疗的讲座,从PDR发病机制分析,一步步展开其治疗理念和治疗效果。
PDR的自然病程:新生血管与纤维化的转换
PDR的病理机制是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这些血管发生渗漏,从而导致玻璃体出血和纤维化,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等病变,甚至导致失明。
早期增生性病变晚期可自行愈合。研究发现,PDR新生血管组织存在明显变异。毛细血管纤维化或许是引起PDR的一种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CTGF)是淋巴内皮细胞激活的原因之一。当VEGF分泌多于CTGF时,主要表现为新生血管增生,治疗主要选择激光或抗VEGF治疗;当CTGF分泌多于VEGF时,主要表现为纤维化,治疗以手术为主。此外,大多数PDR并发症其致病机制都是机械性的,譬如TRD、玻璃体出血和虹膜红变。当新生血管由视网膜表面长入内界膜与玻璃体后界面间,可形成纤维血管膜,而当大量玻璃体积血机化时,可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此时,玻璃体手术治疗或观察病变变化为唯一的办法。术前行抗VEGF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治疗有助于促进解剖结构恢复。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将增生的纤维膜从视网膜表面分离出来。
糖尿病性玻璃体出血性病变的治疗
有研究统计,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性玻璃体出血性病变患者,其中约24%选择抗VEGF类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约33%选择全视网膜激光治疗(PRP)。糖尿病所致的玻璃体出血大多数可很快清除。演讲过程中,比对了抗VEGF治疗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效果(见图1),可见二者各有所长、各有不足。AlistairLaidlaw教授表示,手术治疗指征暂时没有统一标准,一般来讲,玻璃体出血在未出现明显牵拉性病变时,可先观察4周,根据PRP治疗效果、是否出现*斑水肿及患者意愿,再决定是否进一步观察病情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指征主要包括PDVR、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斑水肿和不可控性增生性病变。DRVS表明,手术治疗更便于术后管理。研究发现,单眼发病后,约38%对侧眼第二年后发病,约54%对侧眼在10年后发病,约16%可出现对侧眼失明。因此及时做出正确治疗方案极为重要。图1
玻璃体切除术在PDR治疗中的新进展
在年玻璃体切除术首次提出并施行。经多年不断发展,手术方式日益精湛,手术效果也更理想化。此次演讲中,AlistairLaidlaw教授列举了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斑水肿治疗效果Meta分析、PPV/ILM剥除术治疗效果等。AlistairLaidlaw教授提出,现阶段,糖尿病性*斑水肿的手术治疗存在一定争议,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期待年能分享新的研究成果。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