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天堂真人图书馆
书单精选第31期
如果说每个人从小都是家中的小太阳,那么我希望成为第一个托起太阳的人。
——李家福
真图档案
李家福,纪录电影、纪录片《生门》男主角。妇产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院妇产科行*副主任/产科主任,湖北省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医院)主任。
中囯妇幼保健协会理事,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湖北省妇幼保健分会副主委,湖北省产前诊断委员会副主委,武汉市妇产科学会副主委,湖北省产科质量控制中心副主委,湖北省暨武汉市孕产妇死亡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擅长于围产医学、高危妊娠的产前管理和难产的诊处,尤其是妊娠合并内外科病等。
真图自述
虽然做过电影和电视剧的男主角,见过“大场面”,与这么多同学面对面接触,李家福医生笑称仍然有几分紧张,自言在“咸宁话、武汉话、普通话”之间自如转换的他,开场就以真实、诚恳的态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湖边的家
都哈理论(DOHaD,DevelopmentalOriginsofHealthandDisease)告诉我们“生命最初的天,决定了人的一生”。李家福医生出生在年湖北第三大湖斧头湖边的村庄,而年到正是“自然灾害”的三年,也是共和国最为艰难的时候,出生最初的这一千个日子注定了他将会有奋斗的人生。
李家福医生的中学时代,在边学习边插秧、割麦子等农作中度过。77年恢复高考,面对着“将来穿草鞋还是皮鞋”这重大的人生转折,他并没有太在意,毕竟老师也说“数理化英语,你们都没学过几天”。“没有电,家里只有煤油灯,学校也只有白炽灯,看到十点就休息了,所以连眼镜都没有带过”,就这样,李家福考试也总是前几名,于是他上了心,开始了认真的复习。
78年那个炎热的夏天,出了考场,漏做了几道题目,但是李家福一点也不沮丧,毕竟也没抱多少希望。有钱的同学纷纷复读,而他背着被子去了围湖造田的工地。当敲锣打鼓的喜报从学校送到家里,弟弟跑了两个小时到工地报信,突然的幸福就这么从天而临,这个从小看着斧头湖边驶过的列车、梦想走出家门的少年,终于意识到自己有了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学医岁月
没有被第一、第二志愿录取,成为一名农技师或厨师,李家福来到了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开始了学医的漫漫征途。回忆大学时光,李家福说,那个年代,虽然男同学们一起,把电影《庐山恋》看了一遍又一遍,但平常从不和女生打招呼,“就像没看见一样”,一心向学。除了英语,他各科成绩名列前茅,业余时间都用来看经典小说、读历史、学下棋。
83年7月毕业,四门平均分87,李家福在名同学中排名全年级第一,踌躇满志。可一直等到11月,他才得到通知,被分配到了偏远的山区卫生院——渠首,也就是后来的“担山卫生院”,心情降到了谷底,但“万事不求人”的倔强性格,让他很快接受了现实。
全科医生
一天只有两班车出山,渠首的交通非常困难,5万人生了病就指望着只有20张病床的卫生院,很多时候都得加床,医生都是全科医生,什么病都得会治。
刚到渠首,李家福就遇到了困难,那里的流行性出血热死亡率很高,李家福买了书开始了研究和摸索,很快有了成效,第二年死亡率慢慢开始降低,第三年就有了大幅下降,李家福也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在渠首当全科医生的时候,医院的同学还在做下级医生,而我就是卫生院的上级医生,因为我是那里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学生。”
李家福医生回忆在渠首的岁月,难忘的还有淳朴的乡民。治好了病,他们会送来一把菜,帮着从井里挑一担水,来表达发自内心的感激,让李家福在没水没电、一切都得自力更生的山区,有了家一般的温暖。
产科医生
扎根基层,做了五年的全科医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让他深刻地了解到中国的国情。88年李家福医生考取了湖北医学院(现武汉大学医学部)的研究生。他报考的是流行病专业,学校来了电报,问愿不愿调剂到妇产科,李家福一路跑到电信局发了“同意调剂,一定服从”的回电;一周后学院面试,又跟老师说:“保证笨鸟先飞,吃苦耐劳”,就这么阴差阳错到了医院妇产科,从研究生、到产科医生再到产科主任,李家福医生说“我没有虚度年华,没有荒废青春”。
案例讨论环节
案例一:事业还是宝宝(现场女同学回答)
众所周知,高龄产妇的生育风险要大大超过适龄产妇,而适龄生育往往会与事业的发展产生冲突。作为女生,是选择先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后再要宝宝呢?还是先生宝宝,然后再考虑事业?
读者回答:
A1:我选择事业,还是自己靠得住(全场笑)。而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事业,没法给宝宝好的生活条件。
A2:我会选择先要孩子,事业的话人生的路还很长,追求事业没有年龄限制,但是生孩子要尊重自然规律。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就因为没有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作者是日本女医生吉田,五个孩子的妈妈,在哈佛深造期间,她取得了博士学位,更生下了第四个孩子,同时兼顾了事业和家庭,她应该是我们这些女孩子学习的榜样。
A3:先要孩子还是先拼事业,取决于你是否有个给力的老公(全场笑)。
家福医生点评:二胎*策出台,高龄产妇的增加,让这个问题又得到了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