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研究进展正常老年人群黄斑内层视网膜厚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必须治疗吗         http://pf.39.net/bdfyy/bdfhl/140323/4359077.html

目的比较CirrusHD-OCT测得正常老年人群和年轻人群*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mGCIPL)厚度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之间的差异,从而对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进展分析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分析方法。纳入年6-7医院眼科进行查体的某事业单位退休职工67人眼作为老年人群组,另选取同期行体验的20~40岁24人42眼作为年轻人群组。应用CirrusHD-OCT测量各组*斑区总的及各个区域GCIPL和pRNFL厚度参数并比较。

结果除pRNFL鼻侧区域外,老年人群组mGCIPL和pRNFL各参数测量值均较年轻人群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年龄影响最大的*斑内层厚度参数是mGCIPL最小值,老年人群组与年轻人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02±11.01)μm与(82.74±3.94)μm,(P0.)]。在pRNFL厚度参数中,颞侧pRNFL厚度受年龄影响最大,老年人群组与年轻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83±12.30)μm与(82.10±17.02)μm,(P0.)]。而鼻侧pRNFL受年龄影响最小,老年人群组鼻侧pRNFL厚度与年轻人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

结论除pRNFL鼻侧区域外,CirrusHD-OCT测得老年人群mGCIPL厚度参数与pRNFL厚度参数均较年轻人群明显变薄,在青光眼性的视神经病变的随访中需要考虑年龄因素的作用。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方法;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诊断;视网膜神经纤维层;青光眼;*斑

青光眼损害的特征性表现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及其轴突丢失,继而导致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retinalnervefiberlayer,pRNFL)变薄、视盘凹陷。

研究发现,当出现青光眼特征性视野改变时已有20%~40%的RGC丢失[1-3]。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是一种光学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断层扫描和实时测量的特点,是辅助眼科诊断的一个重要工具。OCT在青光眼的诊断中的应用主要是评价pRNFL厚度。然而,整个视网膜50%的RGC都集中在4.5mm的*斑区,且细胞体积大,测量敏感性高。研究发现,利用OCT对*斑区视网膜内层厚度进行分析,一致性和敏感性均好,可能成为早期诊断青光眼的指标[4-7]。

临床上对于青光眼进展的随访常持续数年,甚至终身,尽管很多光学设备的数据分析包含年龄相关正常数据库,但是对于患者随访时出现的进行性神经细胞层丢失并不能说明是由于青光眼进展还是年龄改变。已经证实年龄相关性的神经元丢失主要位于内层视网膜,随着年龄增加RNFL厚度逐渐变薄。

研究显示,年龄相关的RNFL厚度改变为每年0.20~0.23μm,丢失率每年约为0.2%[8-10];RGC细胞体和轴突的组织学分析也证明,随着年龄增加,神经元树突和轴突及突触密度明显减少,内层视网膜明显变薄,而外层视网膜无明显变化[11]。CirrusHD-(highdefinition)OCT提供了一种节细胞分析算法,测量的是*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macularganglioncell-innerplexiformlayer,mGCIPL)厚度,短期及长期测量重复性和一致性均好[12-14],对于诊断青光眼具有与pRNFL类似的诊断效能[15],但mGCIPL随年龄改变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年龄对于mGCIPL和pRNFL厚度的影响,从而为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进展分析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设计。年6-7医院眼科进行查体的某事业单位退休职工67人眼作为老年人群组,其中男61人眼;女6人10眼;年龄60~80岁,平均(71.94±6.76)岁。另选取同期行眼科查体的20~40岁24人42眼作为年轻人群组,其中男8人14眼;女16人28眼;平均年龄(30.45±6.75)岁。所有受检者均行视力、屈光度、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前节照相和CirrusHD-OCT(德国CarlZeiss公司)检查。

纳入标准:(1)最佳矫正视力≥0.5,球镜屈光度为-5.00~+5.00D;(2)眼压10~21mmHg(1mmHg=0.kPa);(3)屈光间质透明,除白内障手术之外无内眼手术史;(4)房角开放。

排除标准:(1)最佳矫正视力0.5,屈光度>±5D;(2)眼压≥21mmHg;(3)屈光间质混浊干扰眼底成像或CirrusHD-OCT成像;(4)房角关闭;(5)有*斑疾病或任何引起视神经改变的眼部或系统性疾病。所有受检者均经2位青光眼医师筛查,2人意见一致则入组,如不一致则排除。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并经首都医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受检者或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伦审号:TRECKY-)。

1.2方法

采用CirrusHD-OCT(Softwareversion8.0)进行扫描,无需扩瞳,瞩受试者下颌置于颌托,固视光标,检查按标准方法进行。所有受试者均进行*斑模块(macularcube)和视盘模块(opticdisccube)扫描,信号强度≥6的扫描才进行分析。*斑模块包含了个水平B扫描,每个B型超声扫描由个A型超声扫描构成,测量范围为6mm×6mm。视盘模块包含×个轴向扫描,测量范围为6mm×6mm。mGCIPL厚度测量指标包括平均值(average)、最小值(minimum)、上方区域(superior)、鼻上区域(superonasal)、鼻下区域(inferonasal)、下方区域(inferior)、颞下区域(inferotemporal)和颞上区域(superotemporal)。pRNFL厚度测量指标包括平均值(average)、上方区域(superior)、下方区域(inferior)、颞侧区域(temporal)和鼻侧区域(nasal)。

(图1)

图1CirrusHD-OCT行mGCIPL和pRNFL扫描A:mGCIPL地形图(范围6mm×6mm),可见*斑区的GCIPL地形图呈面包圈样,厚度大小均匀B:mGCIPL各个区域的测量值C:pRNFL扫描偏差图(范围6mm×6mm)D:pRNFL各个区域测量值,可见下方和上方较厚,颞侧和鼻侧较薄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美国SPSS公司)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测量指标的数据经K-S检验呈正态分布,以x_±s表示。老年人群组和年轻人群组mGCIPL厚度测量指标(平均值、最小值、上方区域、鼻上区域、鼻下区域、下方区域、颞下区域和颞上区域)和pRNFL厚度测量指标(平均值、上方区域、下方区域、颞侧区域和鼻侧区域)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老年人群组与年轻人群组mGCIPL厚度的比较

老年人群组mGCIPL厚度各个参数均较年轻人群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GCIPL平均值随年龄变化值为-0.14μm/年。mGCIPL各参数中,最小值参数改变最大,为(74.02±11.01)μm,低于年轻人群的(82.74±3.9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其他参数厚度变化较大的依次为下方区域、鼻下区域、平均值;颞上区域变化最小,老年人群颞上区域mGCIPL为(80.89±7.80)μm,较年轻人群组的(83.86±4.00)μm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表1)

2.2老年人群组和年轻人群组pRNFL厚度的比较

除鼻侧区域,老年人群组pRNFL厚度各个参数均较年轻人群组明显变薄。根据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pRNFL平均值随年龄变化值为-0.25μm/年。老年人群组pRNFL各参数中pRNFL颞侧区域变化最大,为(70.83±12.30)μm,较年轻人群组的(82.10±17.02)μm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其他依次为下方区域、平均值和上方区域。老年人群组和年轻人群组鼻侧区域pRNFL厚度分别为(68.21±10.50)和(71.79±9.6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表2

3讨论

早期诊断是青光眼治疗的关键,目前早期发现青光眼主要依靠视盘改变和pRNFL厚度的变薄。研究发现,*斑区是RGCs的集中区域,节细胞层有超过一层的细胞厚度,其胞体直径为其轴突的10~20倍,且其变异程度小于周边视网膜。因此,测量*斑内层视网膜厚度有可能成为客观监测RGC丢失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中测量的是mGCIPL厚度。临床中青光眼的监测和视神经病变患者的随访往往持续数年,甚至终身需要观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目前青光眼结构性丢失主要依靠OCT检查进行定量分析,mGCIPL厚度和pRNFL厚度为常用测量参数。尽管目前临床中OCT设备均包含不同年龄的正常人数据库,可以在单次检查中发现平均或局部mGCIPL或pRNFL厚度的缺损,但是在青光眼或视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OCT随访时,OCT检查仅能显示这些神经纤维层厚度丢失的程度,并不能分辨出这些丢失是由于青光眼进展还是由于年龄相关性改变引起,因此影响OCT随访结果的判读。

本研究中老年人群mGCIPL厚度各个参数均较年轻人群明显变薄,mGCIPL平均值随年龄变化为-0.14μm/年。mGCIPL厚度不包含RNFL,正常人群变异小,而且可以更真实地反映RGC胞体的数量。组织学研究结果也证实老化的视网膜出现RGC层和内丛状层的变薄,主要原因并不是RGC数量的减少,而是RGC细胞的轴突面积减少、突触密度减少使得RGC之间出现空隙,继而引起视觉减退[11]。尽管所有区域老年群体都较正常人群变薄,但是下方和鼻下区域变化幅度最大,与pRNFL随年龄改变规律一致。除了年龄因素,还有其他因素也可能对mGCIPL厚度产生影响,包括种族、屈光度和眼轴等。研究显示,高加索人mGCPL厚度明显薄于西班牙人和亚洲人[8];还有研究显示,*斑内层厚度与近视程度和眼轴长短有关,高度近视患者或眼轴长的患者所测得的*斑内层视网膜厚度明显薄于中低度近视患者[16-17],因此本研究排除了高度近视带来的测量偏差,仅允许中、低度近视患者入组作为研究对象,尽量减少屈光不正造成的混杂因素。

除了测量mGCIPL参数,本研究中同时比较了pRNFL在老年人群和年轻人群之间的差别,结果发现pRNFL平均值随年龄变化为-0.25μm/年,与大部分已发表的研究结果类似[8-10]。除了鼻侧区域,老年人群组的大部分pRNFL参数都较年轻人群组明显变薄。尽管pRNFL厚度的测量很难排除非神经组织,例如血管和胶质组织,但是已有的研究均证实神经和非神经组织都显示年龄相关性改变,但是血管成分的变化远小于神经组织成分[10]。在pRNFL的各个区域中,颞侧和下方区域pRNFL厚度改变幅度最大,而Parikh等[18]对印度人群的研究结果显示年龄相关性改变主要在下方和鼻侧,与本研究结果有差别。本研究结果显示,pRNFL的鼻侧区域,老年人群组和年轻人群组相比厚度无明显变化,说明鼻侧pRNFL受年龄影响不大。然而我们之前的研究中发现早期青光眼患者鼻侧pRNFL已经有明显变薄[15],因此鼻侧pRNFL厚度的改变有可能成为青光眼随访中不受年龄影响的可靠指标。也有可能是因为鼻侧pRNFL厚度偏薄,研究结果存在偏差,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限制,本研究中仅观察了60~80岁人群和20~40岁人群之间mGCIPL和pRNFL参数的比较,尽管趋势变化已经非常明确,但是40~60岁人群的数据尚缺乏,下一步研究我们会继续补充收集这部分人群的参数指标,进一步完善mGCIPL和pRNFL厚度变化的先后顺序。此外,入组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受试者比例差别较大,且没有随机选择一眼来进行研究,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虽然近几年研究和最新的扫频域OCT结果显示,mGCIPL和pRNFL与性别和眼别均无明显相关[19-20],但是这些相关分析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本研究应用CirrusHD-OCT测量老年人群mGCIPL和pRNFL厚度参数较年轻人群的差别,发现老年人群mGCIPL的各个参数和大部分pRNFL厚度参数较年轻人群明显变薄,而鼻侧pRNFL厚度无明显差别,因此,在青光眼或视神经病变的随访中需要考虑年龄因素的作用。

作者:张寒峭乔荣华杨柳孙旭光

来源: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