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重要的表现之一,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属于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会导致患者不可逆性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是导致20-74岁成年人失明的最常见原因。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该疾病共可分为六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新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患病率与糖尿病的持续时间和血糖有很大关联。在患有糖尿病的人中,更容易发生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
除糖尿病持续时间外,增加视网膜病变风险的因素还包括肾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许多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控制自身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可以预防或延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作和发展,特别是在非常轻度的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还有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的妊娠也可能加重视网膜病变并威胁视力,尤其是在受孕且血糖控制不佳时。
关于视网膜病变的发作,在青春期前3-5年或青春期之前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很少出现威胁视力的视网膜病变。由于高血糖发作后至少需要5年才能发展出视网膜病变,因此,患有1型糖尿病的成年人应在诊断出糖尿病后的5年之内由眼科医生或验光师进行初次扩张的全面眼科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可能有多年未确诊的糖尿病,并且在诊断时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风险很高,则应在诊断时由眼科医生或验光师进行初步的散瞳和全面的眼科检查。
对于没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通常每年都要对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或多次眼科检查。一般每2年进行一次检查可能是既实惠又有效的,并且在2型糖尿病控制良好的人群中,正常检查间隔3年后,基本上没有发生严重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