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OFDF病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底病 [复制链接]

1#


  “中国眼底病论坛·第十六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正在上海盛大召开,3月7日下午,国内多名眼底病专家就“眼底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继续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专题会议由颜华教授、卢海教授、王志*教授和王一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各地多位眼底病专家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经验,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进展和改革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会议一开始,天津医科大学的颜华教授首先强调了玻璃体切除手术在增值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它是PDR治疗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解除玻璃体及纤维牵引,清除玻璃体腔内各种生长因子、炎症因子及炎症细胞等。近些年来,各种辅助治疗的加入增加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疗效。颜华教授发现TA被用来辅助玻璃体切除手术中识别玻璃体和增生膜外,还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增生病变及*斑水肿,明显提高手术效果。温州医医院宋宗明对药物联合微创玻璃体手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后的关系进行研究,对比传统微创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全光凝、玻璃体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术毕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2mg、术前一周抗VEGF注射+微创玻璃体切除+全视网膜光凝+术毕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2mg三种手术方法,结果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前抗VEGF药物注射+术中规范化视网膜激光光凝能够预防术后新生血管青光眼和玻璃体再出血。中医院王慧娟等人研究康柏西普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手术期使用的临床疗效,并发现康柏西普注射液在增殖性糖尿视网膜病变围手术期的运用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视力、降低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减轻*斑水肿。


  会议的另一大亮点是专家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传统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进行改良和革新,从而提高患者的手术质量,提高术后视力。医院*小勇教授等人对晚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手术进行改良和个性化的设计,探讨了眼内注药后玻切联合巩膜外扣带术治疗晚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可行性,发现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23G玻切联合巩膜外扣带术治疗晚期FEVR,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一次手术成功率高和术后视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医院眼科、医院和陕西省眼科研究所的张红兵教授和梁厚成教授回顾性分析了眼内窥镜和人工角膜辅助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49例角膜混浊不能直视眼底的复杂眼外伤的临床效果。结果发现眼内窥镜和人工角膜能够有效辅助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合并角膜混浊复杂眼外伤。此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二院眼科武志峰,首次运用液相芯片的技术研究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RRDCD)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玻璃体液中的炎症介质的表达差异。并推测这些表达上调的炎症介质可能参与了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炎症反应。


  众所周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种类很多,对于不同类型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每一种手术都有其利弊,本次会议对不同手术的适应证以及优势疾病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李文生教授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结果发现对于伴PVR不超过C1级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割术及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均为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对于年轻患者,巩膜扣带术可作为首选手术方式以尽量避免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对于年龄较大患者或术前已存在白内障患者,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可作为首选手术方式以减少分步手术的风险和患者社会经济负担。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的发生率较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高;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后PVR的发生率可能较高。医院医院刘文教授等人对微创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有裂孔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讲解,并且推荐微创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牵拉裂孔性PDR,术中产生医源性裂孔PDR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医院眼科许正华等人观察了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任何原因引起的锯齿缘解离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锯齿缘解离性视网膜脱离成功率高,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视功能获得好。复旦大医院眼科常青教授等人提出玻璃体切割*斑前膜剥除术对有适应证的青年人*斑前膜患者安全、有效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马进和吕林教授分析术后*斑下重水残留的成因,并判断合理有效治疗的时机和意义。研究表明对术后*斑下重水残留需要给予重视,早期再手术是恢复视功能的积极手段。医院眼科中心视觉损失与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梁建宏和黎晓新教授对晚期Coat’s病的综合治疗进行了讲解,并通过手术视频的形式介绍晚期Coat’s病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玻璃体手术、巩膜外放液、激光和抗VEGF治疗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还对手术效果好坏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术后并发症的诊疗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中国医院眼科陈晓隆教授对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玻切手术后再次脱离的四大原因进行分析,并提相应的解决措施。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胡安娣娜教授等人分析了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发现23GPPV术毕BSS液体填充患者易发生眼内炎,术中进行气液交换及术毕气体填充是减少眼内炎发生的保护因素。23GPPV术后眼内炎高发生率与学习曲线有关,手术者提高手术技巧能降低23GPPV术后眼内炎发生率。


  此外,会议主席王志*教授等人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临床上抗VEGF药物的出现及应用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医院眼科胡运韬等人将双目间接镜激光运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双目间接镜激光为非接触式激光技术,不受青光眼滤过手术恢复期限制,利于在抗VEGF作用的有效期内完成全视网膜光凝,防止虹膜红变复发。


  本次会议对每一种手术类型进行剖析以及临床效果对比,对辅助治疗例如药物等的作用进行深刻的探讨,期望能够为广大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解决特定疾病的过程提供帮助。相信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和革新、辅助治疗的进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够更安全更有效地为眼底病变服务,成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治疗的中流砥柱。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