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疗AI第一股今日港股上市,赛道第一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得好 http://www.xxzywj.com/m/

11月5日,“医疗AI第一股”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HK)(下称“鹰瞳科技”)正式登陆港股。

成立于年的鹰瞳科技,是中国首批提供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无创、快速、有效且可扩展的早期检测、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据统计,公司在IPO之前共获得了7轮融资,背后云集了包括复星锐正、九合创投、平安创投、礼来亚洲基金等十多家投资机构。

作为目前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最有前景的细分赛道之一,AI医学影像吸引了众多资本的目光,当前正迎来第一波“上市潮”。除了鹰瞳科技,同一赛道中的科亚医疗、推想医疗和数坤科技也都在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然而,抢先一步IPO,成为港股“AI医疗第一股”的鹰瞳科技,却在上市当天开盘即破发,股价一度深跌12.12%,随后跌幅收窄,截至当天港股收盘,鹰瞳科技报68港元/股,跌幅9.45%,总市值70.42亿港元。头顶“医疗AI第一股”光环,鹰瞳科技能否也在AI医疗赛道的发展上领跑?

营收逐年增长研发投入却逐年下降

据招股书,鹰瞳科技成立于年,是中国首批提供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的早期检测、辅助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目前,鹰瞳科技的产品组合中拥有三个版本的Airdoc-AIFUNDUS,即其核心产品。Airdoc-AIFUNDUS(1.0)是一款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软件(SaMD),获批用于辅助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协助医生做医疗诊断,为同类产品中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以及全球第二款获批的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分析SaMD;而Airdoc-AIFUNDUS(2.0)则旨在辅助诊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irdoc-AIFUNDUS(3.0)则旨在辅助诊断病理性近视和视网膜脱离。

招股书显示,截止实际可行日期,鹰瞳科技已将Airdoc-AIFUNDUS(1.0)提供给中国23家医院及3家社区诊所,可以说率先占领了市场。而对于Airdoc-AIFUNDUS(2.0)和Airdoc-AIFUNDUS(3.0),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没有任何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产品与这两个产品类似。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正在准备Airdoc-AIFUNDUS(2.0)的临床试验,预计年第二季度向国家药监局申请新适应症的注册批准。一旦获批,鹰瞳科技的Airdoc-AIFUNDUS(2.0)有望成为中国首个可覆盖多种获批适应症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SaMD。

财务数据方面,凭借多元化的产品组合,鹰瞳科技在年、年及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5万元、.2万元及.7万元。同时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3.0%、61.0%、64.1%。

但由于公司多个产品仍处研发阶段,研发投入巨大,鹰瞳科技目前仍尚未盈利。年、年及年上半年,鹰瞳科技分别亏损.9万元、.6万元、.0万元。不过,相比年上半年.5万元的亏损额,上半年,鹰瞳科技亏损同比有所收窄。

但在亏损缩窄的同时,公司的研发投入力度也在逐年降低。至年上半年鹰瞳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2万元、.9万元、.5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88.8%、48.5%。

程序员闯入医疗AI领域获早期投资人陪跑多年

在医疗AI领域抢跑,鹰瞳科技成为资本的“宠儿”。

招股书显示,鹰瞳科技在IPO前共获得了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九合创投、智朗创投、搜狗、复星锐正、中信资本、平安创投、开研投资、中航信托、海银资本、中青实业集团、昇和资产、富汇创投、三生国健、北京中翔运达、礼来亚洲基金、清池资本、奥博资本等。多轮融资后,鹰瞳科技估值水涨船高。据了解,在第一轮Pre-A轮时,鹰瞳科技的估值为万元,而在上市前最后一轮即D轮融资时,公司的估值已经到了49.55亿元,对比翻了多倍。

据了解,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在创立鹰瞳科技之前,曾在PPTV、新浪等互联网公司担任高管。从中学开始,张大磊就开始学习编程,虽然大学是在第二军医大学学医,但毕业之后还是进入了IT行业,做起了程序员。6年前,因家人被误诊,张大磊闯入了医疗AI领域。

他曾在采访中谈到,不均匀的医疗资源分配下,自己“想为那些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接触到顶级医生的患者提供一个更好的治疗机会”。

作为鹰瞳科技的早期投资人,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早在年AI赛道仍方兴未艾之时,就划定了AI技术的发展脉络,也非常认可张大磊本人,以及鹰瞳科技用数据和算法解决医疗资源难题的底层逻辑。因此,九合创投一直陪跑多年,IPO之前,九合创投持有鹰瞳科技3.58%的股份。

而对于医疗AI领域的市场空间,张大磊在多个公开场合都提到,要正确判断市场需求,也就是医生与患者的真实需求及场景的重要性。正如鹰瞳科技在招股书写到的:第一,已经被列入各国医学指南和专家共识,但由于学习门槛太高导致掌握的医生数量少,同时用户群体广阔、医患比悬殊,导致供需矛盾强烈的领域。第二,可以通过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来验证、在算法上可以做到不亚于人类优秀医生、可重复可检验可量化的领域。第三,能在真实世界的实际使用场景下给每个用户创造价值提供服务的领域。

“上市潮”来临:明星资本加持该想想怎么赚钱了

据了解,鹰瞳科技所处的医疗AI赛道目前在全球处于高速增长期,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合多元化的需求,但目前国内AI医疗总体行业渗透率较低,相对美国AI医院收入的比例为5%而言,中国仅有0.5%,长期存十倍的潜在增长空间。正因为这样,近年来我国医疗AI领域吸引了大批资本的进入。

AI医学影像则是AI医疗领域最能商业化落地的细分赛道之一。AI医学影像是指借助AI技术,达到对医学影像病灶的智能识别和勾画,主要用于协助医生进行疾病监测及诊断以及健康风险评估。据了解,国内目前已批准上市的AI医学影像产品超过15款,多以心脏病、眼科、神经系统、骨骼为业务方向。其中包括鹰瞳科技的糖网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科亚医疗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计算软件、推想科技的肺结节CT影像辅助检测软件、数坤科技的CT造影图像血管狭窄辅助分诊软件等。

今年以来,除了鹰瞳科技以外,上述在AI医学影像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科亚医疗、鹰瞳科技、推想医疗、数坤科技都相继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从产品的角度看,除鹰瞳科技的Airdoc-AIFUNDUS(1.0)以外,其余3家企业的AI产品也都已获批AI三类证。

从融资的角度看,数坤以成立仅4年多,却也获得了7轮总金额达20亿元的融资;推想医疗的D+轮融资也一举拿下了9亿元。这些公司背后的投资阵容也相当豪华:科亚医疗有IDG、GGV、中金等加持;数坤有高盛、红杉、启明创投等加持;推想的背后主要有红杉、启明创投、中关村并购母基金的身影。

但是,从财务数据来看,上述3家企业在其披露的报告期内均亏损。和年两年,科亚医疗两年营收.60万元,净亏损5.35亿元;推想医疗两年营收.70亿元,净亏损9.95亿元;数坤科技两年营收.5万元,净亏损2.20亿元。

如今,这些头部医疗AI企业都已经拿到了AI三类证,且有明星资本加持,也相继走到了IPO阶段,对他们来说,如何进一步商业化和盈利,是下一步需要着手发力的问题了。

来源: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卓泳

审读:喻方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