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哪类糖尿病人易得并发症不得并发症的10大 [复制链接]

1#

糖尿病人长寿的人大有人在,而秘诀就是不得并发症!怎样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并发症上,心血管病、眼病、足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并发症的发生都会酿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稳定控制血糖的目的就是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大家都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在抗糖的过程中,我们总发现有些人得糖尿病几年还是健康自在,而有些人没几年就得并发症了,这是怎么回事?哪些人易得并发症呢?怎么防并发症呢?

一、糖尿病并发症最爱上身的人群:

1、得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达标的人易得并发症

如果得了糖尿病首要问题就是控制好血糖,而控制的标准许多人都不知道,今天糖尿病同伴给大家讲一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标准:

包括青少年在内,许多人的血糖控制目标与一般人群是不一样的,比如孕妇、老年人,都有自己的控制目标。青少年讲究控制达标,但又不能为了追求达标而不顾营养的摄入;孕妇也有这个特点,至于老人,在有糖尿病的同时往往还有其他基础病变,所以控制目标又不一样。具体来说是:

(1、葡萄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血糖最好空腹控制在4.4~6.1mmol/L。餐后2小时4.4~8.8mmol/L为宜。

(2、青少年糖尿病

青少年的血糖控制标准,和年龄关系密切。一般来说,0~6岁的患儿,餐前血糖要在5.6~10mmol/L之间,睡前(夜间)则要控制在6.1~11.1mmol/L;6~12岁的餐前血糖要控制在5.0~10mmol/L,睡前(夜间)则在5.6~10mmol/L;到了13~19岁则是餐前5.0~7.2mmol/L,睡前(夜间)5.0~8.3mmol/L。可以明显看出,比起成人,这个标准要显得略微宽松些,这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有密切关系。

(3、孕妇糖尿病

这包括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两类人群。对于孕妇类患者来说,餐前与睡前血糖应该控制在5.5mmol/L,餐后1小时在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6.6mmol/L,如果高于这一标准就要引起注意。

(4、老年糖尿病

老年患者的标准也比成人相对宽松,要求空腹8.0mmol/L,餐后12.0mmol/L,应用胰岛素者15.0mmol/L。

2、得糖尿病血压还高的人易得并发症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约为50%,同时,有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致命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高血压也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的助推器,而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也会引起血压的进一步升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使心脑血管疾病成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有学者将糖尿病与高血压共存比喻为“死亡二重奏”、致命的“联合”。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医生在给高血压分级时,会将合并糖尿病者列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他们面临的危险与血压大于/毫米汞柱时对身体的影响相当。

糖尿病足治疗专家指出,鉴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危害,我们设定的降压和降糖目标就应该更加严格。在没有肾病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要降到/80毫米汞柱一下。合并肾病的糖尿病患者,血压的控制更要严格。空腹血糖要求小于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6.5%以下。这比单纯高血压或单纯糖尿病的控制标准更严格。

3、得了糖尿病还血脂异常人群易得并发症

糖尿病合并高血脂会产生很多危害,包括视网膜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中风、肾脏损害等等,是加速或直接导致患者最终死亡的主要因素。据国际上统计,胆固醇轻度增高,其冠心病的危险比正常人要高2倍;中度升高,则风险比正常人高2-4倍;如果是严重升高,其患冠心病的危险则比正常人高4-8倍。

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脂,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多,而发生最多的当属心肌梗死。如果说糖尿病是一只“狼”,那高血脂就是“狈”,他们“狼狈为奸”,共同导致了心脑血管事件的增高。

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四个指标中有一个指标超标就属于血脂异常,血脂异常会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4、得糖尿病从来不控制饮食的人易得并发症

控制饮食是管理好糖尿病基础,如果不控制饮食,用再好的药物也不能把血糖控制好,想管理好糖尿病就更难了。

健康饮食的顺口溜: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

合理搭配饮食每日五色蔬菜-红色(番茄等);绿色(绿叶蔬菜);紫色(紫甘蓝等);黄色(胡萝卜等);黑色(黑木耳、蘑菇等)

每日十个网球的饮食建议-1个网球大小的荤菜;2个网球大小的米饭;3个网球大小的水果;4个网球大小的蔬菜;5“管住嘴,迈开腿”,才能有效控制血糖值

5、从来不做糖尿病及并发症监测的人易得并发症

糖尿病的特点是刚得上以后没有任何感觉,而高血糖也是慢慢的侵害人体健康,刚开始暂时的血糖高没感觉,长期以来血管神经还有各脏器浸泡在糖水中,这样您说能不坏吗?有些人就是这样,从来不检测,检测才可以早期发现没有感觉的并发症信号,如果凭着感觉说自己的糖尿病控制得很好,这是不可信的。当然监测的基础就是自己先要做好血糖的监测与记录,在就诊时给医生拿出来,其次就是相关并发症如眼症、肾病、神经病变等监测,要定期查。目前大多数疾病的早期只有通过体检才能发现,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某些糖尿病并发症是可以逆转的。而从来不做体检的人,发生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几率更高一些。

二、得糖尿病不得并发症长寿的10大秘诀

1、学习糖尿病知识

客观上就要求患者必须善于学习,全面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识,既要懂得一些医学知识,也要懂得一些心理学、营养学、运动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会自我监测。

2、积极运动

运动不但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而且还能加速脂肪分解,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甚至还会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从而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3、保证质量的睡眠

不要因为任何理由耽误睡觉。人一天不吃饭没关系,但要是一天不睡觉,体力和免疫力都在下降。只有保证了睡眠,才能不破坏老天爷给你的天然防御系统,才能有很好的免疫力。

4、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长期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自我监测、教育及心理疗法。具体治疗方案根据病情而定,但是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十分重要。

5、积极治疗血脂异常。长期坚持饮食疗法,少吃动物脂肪,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子、蛋黄等。必要时使用调脂药物。

6、调整体重。肥胖是长寿之敌,是多种疾病的温床,肥胖与动脉硬化的发生、进展有密切关系,肥胖型糖尿病对胰岛素不敏感。因此调整体重,使之接近标准体重,对良好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7、伴有高血压时,加服降血压药,有效控制血压,应控制在/80毫米汞柱以下。

8、不吸烟,不饮酒。

9、建立正确、有规律的糖尿病饮食。

10、定期检查。进行眼底、心电图、肾脏及神经系统、足部检查,争取早期发现并发症,早期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自诊断后5年应开始进行每年一次的查体。2型糖尿病患者自确诊后应每年进行查体。

您的控糖专家,糖尿病同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