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南话科普同样控制血糖,为啥我就出现 [复制链接]

1#

原创施吴昊医院收录于话题#小南话科普个内容

王奶奶和李阿姨

是内分泌科病房的病友

两人糖尿病病史时间相近

平时都会监测血糖

自觉血糖控制得还不错

检查后的结果却出乎意料.....

王奶奶:65岁,2型糖尿病病史11年。

降糖方案: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片、达格列净片,空腹血糖(FBG)7.3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

检查结果: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李阿姨:42岁,1型糖尿病病史9年。

降糖方案:德谷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四针方案),空腹血糖5.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6%。

检查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糖尿病肾病III期。

那么疑问来了

李阿姨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数值

都是低于王奶奶的

按道理来说

李阿姨的血糖控制应该好于王奶奶的

那为什么她的并发症情况

却比王奶奶的差呢?

通过住院后监测两者的血糖我们发现,王奶奶全天的血糖波动于6-11mmol/L,血糖相对比较平稳。而李阿姨因为是1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并且她大多数情况下只监测空腹血糖,然而她的餐后血糖都很高(最高可达20mmol/L),而夜间又反复出现低血糖(最低时可达3mmol/L以下),也就是说她的血糖就像过山车,起伏比较大。

那么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新的概念

两位老太太主要的区别在于TIR不同

TIR(Time-in-Range)

TIR是指24小时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通常为3.9~10.0mmol/L)或其所占的百分比。可由CGM数据或SMBG数据(至少每日7次血糖监测)计算。

年ADA指南将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及平均血糖相同时,TIR更能反映患者实际的血糖情况。下面图表我们就可以清楚直观地了解到即使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相同情况下,TIR越高,那么患者的血糖波动度相对更小,一天的血糖更平稳。

糖化血红蛋白均为7.0%

(平均血糖8.9mmol/L)

(TAR:葡萄糖高于目标的时间;

TBR葡萄糖低于目标的时间)

研究表明,TIR每降低10%,那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或发展的风险就会增加64%;尿液微量白蛋白的发生率就会增加40%;TIR的指标越低,大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就会越高。中国首个TIR与糖尿病并发症研究也证实,TIR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

如果糖友平时血糖忽低忽高,波动性大,那么也就意味着并发症的风险就会明显增高,所以TIR这个反映患者全天血糖状态的新指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TIR简单、直观、易于为患者理解。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目标范围设定为3.9-10.0mmol/L,TIR70%。但也应高度个体化,同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