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全球首个用AI筛查14种眼底病变,准确
TUhjnbcbe - 2021/9/15 13:58: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你是不是经常熬夜,手机刷不停,每天都觉得眼睛疲劳,不适?偶尔还会担心是不是眼睛出了毛病?

该给眼底做个体检了——

只需要拍一张眼底彩照,交给AI医生,就能实时知道自己的眼睛有没有生病,过程不需要人类眼科医生的参与。

这并非夸张说法,如今已成为现实。

近日,《家庭医生》杂志记者获悉,全球首个眼科多病种人工智能真实世界研究成果正式发布。

该成果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18家医疗、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完成。

“全球首个眼科多病种人工智能真实世界研究”,读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并不难理解。

记住这三个关键词:眼科多病种、人工智能、真实世界。

什么意思呢?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教授介绍道,眼科多病种,是相对单病种而言,“在真实世界里,很多人不是只生一个病,希望有一个技术把可能生的病都给筛查出来,多病种就很重要了。”

人工智能,是相对于人类医生而言,可以理解为“智能眼科医生”。

真实世界,则是相对于虚拟世界而言。真实世界往往是复杂的,人工智能在实验室里有多厉害都没用,真正要看的,是能不能在临床真实环境中发挥作用。

就像新冠疫苗一样,需要经过三期临床试验来证明有效性和安全性后,方可获批上市。

此项研究,便是评估眼科人工智能在临床真实世界的应用效果。

▲林浩添教授在介绍研究成果。(供图/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首先有个大前提,上述全部研究成果,皆是基于林浩添教授团队所研发的一项新技术——眼底疾病综合性智能诊断模型,简称“CARE”。

林浩添教授介绍道,目前,这一模型除了可识别正常的眼底图像外,还可识别14种常见的眼底病变,包括:

2种系统性疾病的眼部表现(糖尿病和高血压),以及12种眼底异常(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病理性近视眼底改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脱离、*斑裂孔、*斑水肿、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膜、视网膜色素变性、大玻璃膜疣、*斑新生血管和地图状萎缩)

▲CARE模型是一个多标签深度学习网络。(供图/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它的准确度如何?

“模型的平均准确率为96.8%。”林浩添教授说道。

其中,诸如*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病理性近视眼底等眼底病变,准确率可高达99%。

怎么做到的?

林浩添教授介绍,项目团队收集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51家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共26万张涵盖不同疾病特征的眼底彩照,最后创建了超30万个眼底病变标签,成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设计最全面的眼底多病种识别人工智能临床真实世界研究。

什么概念?

很多眼底疾病患者,会合并其他眼底病变。而这一模型的存在,能最大程度做到不漏诊。

“传统的单病种模型,只会看一种病,比如只会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给它另外的眼底异常照片,就不会看了。但现在的技术出来后,所有病种都会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外科李永浩教授补充道。

与传统的其他人工智能模型相比,这个模型还有一大优势,对连接服务器网络的依赖低,在普通家用电脑就可以离线运行,适用于医疗资源稀缺和网络条件差的边远地区的眼底疾病筛查。

▲该团队研究成果已于7月27日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数字健康》在线发表。(供图/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尽管模型的诊断准确度高,但在真实世界里,能跟人类眼科医生相比吗?

为此,项目团队进行了一场“人机大战”,将CARE模型的眼底病变识别能力表现,分别与16位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年资的眼科医生进行对比。

结果还真有得一比。

林浩添教授表示,不同眼科医生对眼底病变的识别灵敏度差异较大,准确率范围在50%~92.9%之间。相比之下,CARE模型的表现则更加稳定。

目前,该模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识别模块,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Ⅲ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是我国获批的第一个眼科人工智能分析软件。

此外,医院,林浩添教授发现,很多患者会拿着以前用胶片相机拍摄的眼底照片,或者用手机翻拍胶片照片给医生看,很不清晰,也给医生的诊断带来的困难。

但这对于CARE模型来说,却并非难事,虽然识别能力有所下降,但平均准确率也不低,能达到80%以上,表现平稳。

林浩添教授项目团队还发现,这一模型不仅能识别中国人的眼底病变,还能准确识别非中国人的眼底病变。

在使用拉丁美洲人群的眼底照片对CARE模型测试时,结果显示,其准确度与中国人群相当。

▲CARE模型识别不同眼底病变的表现。(供图/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这是林浩添教授项目团队所期待的愿景。

不过,由于眼底病变往往很复杂,目前人工智能未必能完美诊断。最后一道确诊的关,还是需要由人类医生来把守。

项目团队的骨干成员林铎儒博士认为,未来,CARE模型可以在社区、大学、医院等筛查中起到辅助作用,提醒医生有关患者的眼底情况,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做到不漏诊,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不期待人工智能能做完医生所有的事情,但希望能帮医生做好80%的事情,剩下的20%再由人类医生去做。”林浩添教授如是说。

通讯员

邰梦云记者

文晓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球首个用AI筛查14种眼底病变,准确